家教指导案例(优秀范文五篇)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09浏览:1收藏

第一篇:家教指导案例

家教指导案例

案例背景:

一次午睡,我检查小朋友的被子时,发现张卓凡没有脱去厚毛衣就钻在被子里睡觉,我说:“你怎么不脱衣服睡觉?”他说:“不脱,奶奶说要受凉生病的,让我别脱。”我又问:“奶奶在家让你脱衣服吗?”他说:“让,她帮我脱完了我再睡。”看来奶奶的包办代替换来了不会自理的孩子。案例实录: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正好利用了这次家长集中的机会召开了个讨论会,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并请他们畅所欲言。奥坤奶奶说:“就是有时候感觉孩子们自己做太慢了,起床穿衣服时间长了怕着凉,所以经常要帮他穿。”朱思莹妈妈说:“孩子的独立性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季时浩奶奶说:“我从小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入厕,自己收拾玩具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他自己也经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龚芸瑶妈妈说:“小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因此,不能求全责备,不能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去代替他,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也有很多奶奶爷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过了这场讨论会家长门很支持孩子孩子们独立自主地做事情。

分析与反思:

由于现在父母较忙,还有的外出打工,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和爷爷奶奶接触较多。老一辈的育儿思想显然很难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并不是说他们思想已经过时,而是他们对于孙辈大多停留在如何照顾好孩子,使他们吃得饱、睡得好、穿得暖,而不会讲求对孩子全方面的发展。所以我建议家长大胆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先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慢慢地他们自然就能自己做。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才能自己拿主意。

第二篇:家教指导案例

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

中市街幼儿园凌瑗

家教案例: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家教指导

指导对象:越越的家长

指导时间:2013、3、1

3指导地点:越越的家

面临的问题:

事件一:

图书角里,越越和晨晨为争夺一本图书相持不下,一个皱着眉,一个鼓着嘴,谁也不让谁。很快有人“请”来了老师。老师说:“一本书,两个人都想看,怎么办?”越越和晨晨都气鼓鼓的,不吭声。一旁早有人抢着回答:“一起看!”老师笑着说:“嗯,好办法!”于是,晨晨放下了书,说:“给你看吧。”越越拿过书,说:“本来就是我先拿到的。”„„ 事件二:

这天,从室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各自搬小椅子到坐位上去,越越和佳佳的手同时放上了一只椅子。越越说:“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佳佳说:“不对不对,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谁也不让谁。这时,越越说:“妈妈说大的要让小的。我是弟弟,你长得比我高是哥哥,你要让我。”„„

状况分析:

1、越越虽然是一个大班幼儿,但是在交往方面依旧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他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的考虑往往是与自我优先、自我享乐联系起来的,在和同伴的相处中还是首先会考虑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争抢”就成为了他们达到目标的最直接的方式。

2、越越妈妈日常所作的一些不十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他建立起“大的让小的”的道德认识,进而转化为了他不让座的理由。对于幼儿来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处理矛盾的方法,并不是同伴间交往的最佳方式,因此对于幼儿的交往行为的发展是不利的。

3、家长三代人一起生活,祖辈的宠爱使孩子变得更加自我中心,在交往中呈现出小霸王的状态。

预期的目标:

1、帮助幼儿逐步地改掉“争抢”的不良行为,能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2、掌握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前的准备:

1、查找相关的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

2、和越越家长联系,预约好家访的时间

概要介绍及精彩部分介绍:

活动一:交流谈话,改变观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发现孩子行为的背后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选择来到孩子的家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家长了解:

一、良好交往能力与幼儿终身发展之间关系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摆脱对成人的依赖,真正地独立面对未来的生活。

二、良好交往能力的养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场所,因此,家长担负着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任。而幼儿交往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与成人的溺爱,过度的保护有关。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并参与到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去。

通过这次的交流谈话,我们明显的感到,越越的家长开始重视起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并且开始积极地和老师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我们的家教指导初见成效。

活动二:解惑答疑,分享方法,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到底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呢?为此,为了解决家长的困惑,我们也向家长介绍了一些培养的好方法。

一、互动谈话,明辨是非

当孩子出现“争抢”等不良的交往行为时,家长可以及时地与其谈话,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帮助他学习明辨是非。

(二)趣味故事,转变行为

给幼儿讲述有关的童话故事:《蚂蚁搬家》、《拔萝卜》、《三只羊》等,用作品中生动、鲜活的正面人物教育幼儿要互助互爱。让幼儿明确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习团结合作。

(三)快乐游戏,学习交往方法

拓展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材料,并有意识创设一些游戏的情境,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进而学习一些良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四)鼓励表杨,榜样引领

看到孩子进步,就及时表杨,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鼓励孩子继续进步。此外,作为成人,我们也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以正面的榜样引领。

(五)同伴互助,友好交往

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和同龄孩子交流和交往,鼓励同伴之间互帮互助,互相谦让,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获得快乐的道理。让同伴间建立起浓浓的感情,让孩子懂得同伴间友好交往的重要。

三、家园合作,实践指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钩的情况下,教育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我们指导家长,展开了实践的尝试。

第一个月:

1、观察孩子“争抢行为”出现的频率和原因,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

2、和孩子谈话,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容易产生的不良后果。

3、鼓励和表扬会谦让和协商的孩子,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

第二个月:

1、多和老师交流,学习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培养的方法。

2、购买一些和朋友有关的故事书,让孩子听听讲讲朋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在家里开展一些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些合作和协商的机会,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观察幼儿的行为,看到幼儿好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其进步。

第三个月:

1、解惑答疑,继续请老师出谋划策,为幼儿提供一些交往的机会,并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

2、多创设一些外出机会,借助同伴的影响,让幼儿听听看看其他同伴的交往,通过比较,明确自己该怎么做。

3、开展“今天你真棒”记录活动,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好行为,强化孩子好的交往行为。

活动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越越不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大方了。他也会从家里带来图书、玩具等,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和小朋友之间的争执、争抢也明显的减少了。但是偶尔还是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伴产生一些小争吵,但是,很快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解

决矛盾。由此可见,对孩子交往行为的培养方法是得当的,是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一些良好交往行为的形成的。但是良好交往行为的形成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继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活动反思与总结: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是人与人相处的必要前提,是人今后在社会生存的重要手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相当重要。正如著 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不是在一个活动中或一朝一夕中养成的,它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乃至整个学习生活,更关系到孩子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们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积极地指导家长,家园合作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在和同伴友好的交往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从小播种下良好交往的种子,将会获得百分百命运的收获。今天,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指导家长,注重孩子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相信:明天养成良好交往能力的孩子将终身受益,积极指导的家长也将收获感谢!

第三篇:家教指导案例

家教指导案例

——戚浩和爷爷的转变

大5 王微

背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个性,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一种现象,孩子是家中的宝贝,祖辈宠爱导致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行为习惯欠缺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现就本班幼儿个案分析谈几点认识:

我班的戚浩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位幼儿: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一直以来由爷爷、奶奶领养,缺乏父母的爱。从而养成顽皮好动、攻击性强,他喜欢找同伴一起活动,却又不善于与人相处、合作,还喜欢做一些让大家都非常棘手的事。在班里总会因为他让我们耽误很多时间来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这让我很苦恼,针对这个问题,我对他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案例一:

午睡前,老师请小朋友排队去上厕所,他也去了,池亦何因拥挤不小心推了 他一下,他转过身就把池亦何及后面的两位小朋友都推到了,小朋友来告状戚浩又推人了,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理直气壮地说:“是他先推我的”。池亦何立刻说:“我给他说对不起了。”我对他说:“小朋友都看见了,池亦何是不小心碰到你的,而且,他也给你道歉了,你可以说声没关系多好呀,为什么还要去推别人呢?”我生气地看着他,可他低着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反思:听着戚浩理直气壮的话,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并没有认可我的话,只是出于对老师的敬畏,没有反驳我。看着戚浩,我想,我平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与同伴友好相处,看来,是失败了,戚浩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错,他的行为带有攻击性,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点点损害时,他便采用报复行为。我试问我自己:我们的教育那点出错了?忽然间我发现,平时我们只注重视说服教育,告诉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忽略了一个问题,让幼儿把知与行联系起来,说得和做得要一致,不然孩子满口答应,但不能落实到行动中,同样是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导致幼儿只会说什么和小朋友团结友爱、友好相处、互相谦让,而真正遇到问题时就不像说的那样了,还是自己了利益更重要。

针对戚浩的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戚浩在幼儿园的表现,并给他们好的建议,提醒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刚开始,他的爷爷却有些不以为然,说:“小孩子打架嘛,很正常呀,平时戚浩常回家说某某某打我了。老师你也不用太大惊小怪的了,而且,现在的社会,竞争很激烈,你太软弱就会被人欺负的。”我心里也有些不悦,怎么有这样的家长。结果,这次谈话不欢而散。反思:戚浩为什么会这样呢?与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带来心里创伤。爷爷奶奶看到孩子就有一种补偿的心理,再加上他们在生活中的感悟认为“人弱被人欺,马弱被人骑”错误的教育思想,教育孩子时往往情感战胜理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还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别人欺负你,你必须还手。所以这类孩子“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而且带有很强的攻击性。案例二:

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戚浩和钱君彦发生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家教指导案例(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家教指导案例家教指导案例案例背景:一次午睡,我检查小朋友的被子时,发现张卓凡没有脱去厚毛衣就钻在被子里睡觉,我说:“你怎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