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共5篇]

栏目:其他总结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篇: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

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范文

XX镇XX村XX屯基本情况介绍:位于XX西南面,距XX集镇X公里。该屯现有XX户,人口XXX人(其中劳动力X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户XX人(其中XXXX年脱贫户X户XX人,20XX年脱贫户X户XX人,20XX年预脱贫户X户X人。)水田XXX亩,旱地XX亩,农作物以桑蚕、水稻为主。现该屯水稻XX亩,年人均纯收入XXXXX元。

该屯兴建好砖混结构楼房的农户共XX户。建设有水泥道路2300米,排水沟1800米;建设有沼气池XX座,垃圾池X座,卫生厕所XX座;水利项目:人饮工程X处,解决XXX户群众饮水问题(包括石冲和板屯屯);已硬化水渠3400米;文体中心建设情况:篮球场3座,综合楼2座。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XX镇以XX村XX屯为示范点,通过村民自治、村规约治、以法警治推动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在全镇形成乡村治理模范村屯,为我镇今后乡村治理打开思路。

一、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内生动力。XX镇XX村成立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在XX村XX屯成立党支部、村民理事会,以村级领导机构为核心,构建群众联合体,根据XX屯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机构职能的划分与整合,形成各类组织有序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格局。XX镇XX村XX屯充分发挥群众力量,通过党支部、村民理事会讨论本村事宜,组织群众做好本村卫生,投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美化本村环境,充分做到群众参与、群众提议、事项公开原则,重大事项通过四议两公开,从而真正确立村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能,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二、村规约“治”,约出乡村建设“新风貌”。根据民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XX镇XX村根据本村实际,以补齐短板、解决困难为突破口,广听民意,在各屯召开村民小组会,详细听取村民建议和困难,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XX村“村规草案”的拟定在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下,由村民共同协商讨论、开会表决通过,进一步确保村民在自治中自觉、积极、民主参与的权利,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以此来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主要内容等,最后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法警“治”,形成“杜渐防萌”的有力手段。推动乡村治理,法治是根本保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确保乡村治理有序推进。为增强村民法制教育思想,XX镇每月组织派出所工作人员下到各村做普法教育,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群众观看普法教育视频,通过网络微信、信箱、电话等形式扩宽监督举报渠道,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能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对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巩固乡村治理体系,XX镇通过宣传法制教育预防违规违法行为,提前给村民打好“预防针”,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严格执行法制可以剔除不法分子,通过法律法规严格处理黑恶势力,约束整改村民文明道德行为,对村民进行规劝和引导,进而自觉遵守乡村社会规范,共同营造良好的乡村秩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程,而乡村治理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因此,XX镇继续以“三治”为总抓手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

(一)明确思路,找准定位。根据XX镇的资源状况、人文历史情况,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二是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三是结合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四是结合河长制的治理工作。拉动乡村新一轮振兴,盘活乡村资源,构建连线连片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片。

(二)多方联动,共同参与。一是继续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动员群众力量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二是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通过理事会成员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群策群力,民主协商确定村庄规划,真正让新农村建设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动员外出乡贤反哺家乡,激励企业利用政策优惠向新农村进军,通过企业化运作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加大力度,推进项目落地落实。一是站在全镇一盘棋的高度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优先在贫困村进行新农村建设。二是继续加快落实新农村建设项目申报和实施,推动项目落地,特别是村屯道路樱硬化、污水处理和饮水工程等民生工程的落地建设。三是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跟踪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

(四)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培育和发掘乡土人才。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本土的特色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发掘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另一方面,引导鼓励各方人才参与乡村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村庄自主洽谈人才引进和人才合作的方式,促使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进驻并服务农业农村,通过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吸引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乡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

(五)进一步创新基层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力度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杜绝权力滥用,防止权力腐败。二是完善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对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尤其是村民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方式,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通道,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良性运转。

第二篇: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99号

案由: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提出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近两年,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广东省也积极响应号召,在各市县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不少县镇都设有试点村,有的已分批次申报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很多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园、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也相继完善。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广东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政府认真研究部署,不少地方建立了示范区、镇,在村道、路灯、污水处理、垃圾分类、通讯影视光网化工程等方面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各项督查工作。广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较好地处理了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形成了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局面。广东省积极探索、创新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坚持了规划先行理念,挖掘、传承和弘扬了岭南文化,开拓了投入筹措渠道,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部分村镇如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炭步镇朗头村等将农业资源优势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发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走农旅结合之路,举办油菜花节、芋头节、古村落旅游等,不仅为乡村旅游聚集了人气,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搭建了平台,而且还提升了农业品牌价值,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格局。

(一)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村民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乱扔乱倒垃圾、随地放养鸡鸭等家禽,水塘发臭、蚊蝇滋生。部分乡村的道路、街巷、村民房前屋后,甚至田间、沟渠,脏乱现象十分普遍,环境卫生较差。在部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水源、土壤和空气等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影响村民身体健康。

(二)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不足。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很多项目出现重复建设景观雷同的情况,不少村镇各自为政,多以一村一事为主,缺乏与整体布局相协调的规划。村镇各自为政发展不仅规模做不大,而且景区建设雷同,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三)美丽乡村特色不够鲜明。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特色突出不够,岭南生态、山水、宜居村落特色不浓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没有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建设档次不高,主题不鲜明,文化主题挖掘不够,流于形式,千篇一律,旅游文化发展硬件基础较差。

(四)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很多项目没有投资建设主体。

部分村自筹资金,政府投入大,负担重,并未和农民的实际利益挂钩。部分村完全依靠上级拨款,使得部分项目工作开展缓慢,建设、管理质量参差。乡村游专业村、赏花游特色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用地指标制约,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农家乐经营能力有限。条条框框多,审批手续复杂的局面,也很难吸引企业积极投资。

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充分,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旅游与文化发展脱节。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不足,文化欠缺新意。各地乡村主题文化挖掘不够,岭南乡村特色不明显,文化旅游品牌缺失。办法: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建立村级卫生保洁制度,建立专门环卫队伍,制定相关卫生保洁标准,做到乡村环境卫生有专门经费、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在农村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农户自觉分类、村级集中收集、镇(街)每天定时清运;在距离农户合理范围设置无污染、无臭味的垃圾桶,以方便村民投放。加快建设环保设施,治理水源、土壤、空气污染,同时实施农村改水、农户改厕等惠民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和村民生活条件,恢复绿水青山。

二、政府科学规划,将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将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纳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对产业发展目标、布局、产品、措施做全面科学规划,防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无序发展。建立齐抓共管机制,部门协作,尤其是农业、旅游、林业部门在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宣传推介、人员培训等方面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领导小组,汇集农业、文化、旅游、宣传等多部门,在工作中形成各部门之间有效衔接配合的长效机制。

三、以品牌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文化

利用农村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来发展赏花旅游、生态节,突出一区一主题,一村一品牌,让景色各不同。结合乡村文化、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活动,做到月月有节,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强力推介,扩大社会影响。以绿色生态为基调,开发鱼类水产品、生态水果,纯净无污染绿色蔬菜,以农家风情、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装饰品、纪念品,以及特色花卉盆景等为主的旅游商品。与现代农业产业结合,打造休闲旅游专业村,如与蔬菜产业结合、与水产结合,农产品加工等,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带,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彩、四季可游。

四、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

政府应该从过去的“政府主导、行业配合,农民受惠”转变为“政府引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农民受益”。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的宣传、推介、建设等,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加大力度引进企业投资,让农民自己主动拿出土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农民成为受益的主体。建立以重点生态旅游景区为龙头,以农业旅游点、农家乐、休闲农庄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专业村为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休闲产业体系。改革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突出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增加项目创意策划,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将农村土特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呈现出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等新功能。

五、严格规范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活动

规范乡村旅游和从业人员,评比休闲农庄和星级农家乐。借鉴武汉市东湖区石榴红村建设经验,农民可通过资源出让、入股、就业、自主经营农家乐等培植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乡村休闲游专业村特色村,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养殖、农家乐生活污水通过生态的方法进行处理等,推动乡村休闲游走健康、有序发展道路。对市政设施、污水处理、电力、道路、合格进入星级农家乐进行奖励补助。

六、建立农村生态恢复与补偿制度

建立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排污收费政策,完善生态破坏限期恢复制度及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农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做出行政决定,限定破坏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已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污染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污染环境的治理。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恢复、更新,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

第三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打造美丽乡村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解善,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居住环境的基础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普遍存在“脏、乱、差 ”的现象。

1、垃圾随处乱丢。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水塘边、马路旁、屋前屋后的空地上都成了倒垃圾的场所,日晒雨淋,臭气熏天。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不少村民新屋建成后,砖石等垃圾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

3、简易厕所乱搭建、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不少农村厕所无规划的搭建,每到热天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牛栏、猪舍建在屋前屋后,家禽家畜的粪便,冲洗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露天沟渠;放养的狗和家禽(如鸡、鸭、鹅),其排泄物随处可见。

4、村中坑渠污水横流。绝大多数村民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水塘或小河小溪,加之水塘边堆积的垃圾,致使塘水发黑发臭,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5、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使垃圾得到集中处置,但是垃圾回收后的不科学处置,造成再次污染。现在大部分村落对垃圾的处理是焚烧,每当焚烧垃圾时,远看还以为袅袅炊烟,走近却是刺鼻的恶臭;每到下雨天,污水横流,造成了再次污染。所以农村对垃圾的焚烧不但污染了土地和饮用水流,同时污染了空气,扩大了污染范围。

农村上述“脏、乱、差”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薄弱,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 ”长期视而不见。

2、管理机制缺失。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二是缺少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3、资金投入缺乏。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脏、乱、差 ”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4、极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不愿花力气治理环境卫生。

乡村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

1、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成堆的垃圾、堵塞的河道不仅有损美观,而且一到夏天,蚊蝇孳生、细菌繁殖,导致疾病的传播。另外,长期闻着伴有臭气的空气,接触并使用受到污染的水,会诱发疾病的发生。

2、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成堆的垃圾不仅堵塞了河道,一些物质在水中腐烂、变质、分解,加上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以及田中的剩余农药、化肥的渗入,各种有毒物质汇合在一起。这种水源灌溉农田,污染了人们食用粮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3、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强劲的经济支柱为后盾,而环境整治工作同样需要资金投入,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也会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4、不利于各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技术力量不足,疫病监测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普遍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知识,防范疫病的意识差,农村存在着“非典”、“禽流感”等疫情扩散的渠道和隐患。

5、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今天我们不注意环境问题,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里,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

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长远来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也会趋向于城市化管理方式。政府引导、宣传教育、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是当下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值得思考的方向。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农村环境卫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够,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对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考虑得不够。因此,提高人们的总体素质,改变卫生观念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关键。

(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主要环节

1、抓好农村环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环境的状况,我们应当首先解决原来留下的那些“难题”,即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疏通河道,清除农民宅前屋后的垃圾遗留点,确保公共部位有专人保洁,并配备好相应的硬件设施。

2、加强农村改厕、改水工作

应加强对农村改厕工作以及改水工作的管理,加强对水源地水质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3、加强禽畜养殖污染控制

加强对禽畜养殖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调整养殖场布局,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应逐渐关闭。推行农场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禽畜粪尿还田和综合利用是治理禽畜污染的重要出路,必须常抓不懈。

4、科学处理生活垃圾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按可回收的回收利用,厨余垃圾科学处理后制成生物肥料,有害垃圾需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卫生填埋等方法处理。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乡村环保的工作机制

政府部门要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和增加农村环卫工作经费,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给农村居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下乡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县许多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关键词:环境卫生 治理 美丽乡村

一、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渔塘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目前,除了养猪大户外,多数农户也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繁殖细菌。部分村个别农户的牛栏也是建在村前屋后,苍蝇乱飞。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鸭、鹅),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

5、村中坑渠污水横流。据调查,绝大多数村的坑渠都是明渠,家家户户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鱼塘或小河小溪。有一个村,村边几口鱼塘,家家户户流出的污水,以及塘边堆积的垃圾,致使塘水发黑,不能养鱼。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6、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共5篇]

第一篇: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范文XX镇XX村XX屯基本情况介绍:位于XX西南面,距XX集镇X…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