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改委(粮储局)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扶贫规划[精选五篇]
第一篇:县发改委(粮储局)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扶贫规划
县发改委(粮储局)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扶贫规划
为全面总结“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县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度重视,对委(局)牵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以工代赈及“双包”等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回顾
(一)“双包”工作
五年来,县发改委(粮储局)根据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部署要求,牵头定点帮扶xx镇xx村、xx乡xx村及配合做好xx镇xx村、xx村和xx镇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会同乡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围绕脱贫攻坚开展一系列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思想基础。
委(局)把抓好理论政策学习摆上重要位置,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帮扶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文件,认真抓好扶贫业务学习培训,研究落实扶贫政策,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帮扶干部业务水平和帮扶能力,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精准发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机制。
按照“硬选人、选硬人”的工作要求,2015年以来,委(局)先后选派1名副科级干部和3名工作人员参与定点扶贫(其中xx镇xx村1人、xx镇xx村2人、xx乡双井村1人),组织33名干部职工(其中xx镇xx村11人、xx乡xx村14人、xx镇xx村4人、xx镇xx村4人)到帮扶村与249户贫困户深度对接。几年来,委(局)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积极组织选派帮扶干部配合所在村两委开展工作,以打通脱贫攻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强化督导,确保工作落实扎实有效、政策落实不折不扣,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如期出列。
xx村地处xx镇东北部,下辖4个自然庄,耕地xx亩,xx个村民组,xx口人,2个党支部,xx名党员。xx年建档立卡xx户489人,贫困发生率9.3%。现全村未脱贫贫困户x户xx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2%。
xx村位于xx乡西6公里处,全村7个自然庄,耕地面积6794亩,全村共有党员108人,下设三个支部、六个党小组。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575人。xx年底贫困村出列,现全村未脱贫户8户2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3%。
几年来,委(局)针对帮扶的贫困村精准施策,逐户分析致贫原因、资源禀赋、发展能力和实际需求,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脱贫稳定可持续。因村施策,扶持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xx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达18.5万元,其中村级光伏发电5.5万元,明阳家庭农场分红0.5万元,巧良种植专业合作社分红1万元,核桃园租金2万元,扶贫工厂收益6万元,南陵帮扶资金3万元,党建引领资金0.5万元;
xx乡xx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21万元,其中光伏收益15万元,扶贫工厂收益2万元,山核桃园租金1万元,羊肚菌繁殖基地收益3万元。xx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达51.1万元,其中村级光伏发电37.9万元,先锋农业专业合作社分红0.5万元,核桃园租金2万元,扶贫工厂收益3万元,南陵帮扶资金3万元,党建引领资金0.5万元,光伏地出租4.2万元。xx村集体收入11.1万元,其中汪塘承包费3.6万元,公路两边绿化带承包费7.5万元。
4、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委(局)积极争取项目,协调资金,对帮扶村进行汪塘治理,桥涵修建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人居环境示范片创建,开展经常性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指导贫困户做好“五净一规范”,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改善“脏乱差”环境。以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为抓手,立足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建设了xx村综合文化中心、xx村为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帮扶村的基础设施、硬件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
(二)易地扶贫搬迁
1、易地扶贫搬迁概况
xx县列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1户、500人,共涉及xx镇、xx镇、xx镇、xx镇等4个乡镇。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搬迁贫困户住房131套、1.25万平方米,修建乡村道路5公里,铺设供电线路6.4千米,建设垃圾收集点6处,实施绿化工程950平方米,建设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村民活动广场14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32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50万元。项目于xx年开始实施,并于当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全县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的搬迁户全部入住新居。
2、易地扶贫搬迁的措施与做法
(1)为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效益,我县狠抓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工期,认真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时间表和路线图,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现场督促项目建设,用了8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从规划设计、招标建设到搬迁入住,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2)县扶贫开发区领导小组于xx年11月10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脱贫工作的意见》,从资金、种养殖产业、就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搬迁户后续脱贫,所有搬迁户都落实了多项后续帮扶措施。至2019年底,我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稳定脱贫128户,490人,脱贫率达到98%。我县着力加强搬迁户后续脱贫工作的做法得到了省市肯定,县发改委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推进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三)光伏扶贫
1、光伏扶贫概况
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十三五”光伏扶贫计划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xx〕39号)及省市有关要求,按照《xx县“十三五”光伏扶贫计划》安排,2015-2018年,xx县建成并网发电光伏电站256个,总规模66623千瓦,其中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63个54383千瓦,户用光伏扶贫电站4000户12000千瓦,捐建村级电站240千瓦,涉及20个乡镇131个行政村,覆盖73个贫困村、113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电站的建成运营,有效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2、光伏扶贫运维管理
(1)完善电站管护配套文件。制定《xx县村级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办法》,明确村级管护主体责任,安排专人看管,并定期报告管护情况。遇特殊紧急情况,第一时间上报。
(2)运维平台建设情况。为切实做好电站管理,提高电站运行效率,确保已建成扶贫电站达到预期收益,2018年通过招标,由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全县光伏扶贫电站智能运维系统。2019年7月运维集控中心建成运行,监控中心依托阳光电源智慧云平台建设数据系统、监控大屏和运维资料管理系统,并入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可远程实现对全县256(66.623mw)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发电量、功率、温度、co2减排量、逆变器故障报警等设备关键信息实时监控,通过对数据采集、电站监控、云端大数据分析,实现全县光伏扶贫电站透明化管理、自动化运维、智能化诊断和辅助决策等核心功能。为我县光伏扶贫项目采集最精确的运行数据,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
(3)运维队伍建设。我县依托xx磬阳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建设了一支专业运维队伍,制定运维规章制度,编写《扶贫电站运维手册》,磬阳公司安排7名现场运维人员、2台运维车辆,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电站现场处理突发情况,保障全县256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扶贫电站故障得到快速处置,发改委成立了由阳光电源、西藏金凯、中利腾晖等光伏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电站运维应急队伍,统一调配电站维修应急物资,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光伏电站正常运行。
(四)以工代赈项目
1、以工代赈项目概况
“十三五”期间,省发改委共计下达到我县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计划总投资4097.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29.5万元、地方配套1088万元、管理费31.5万。我委严格按照省发改委要求,精准安排项目,并及时分解下达投资计划。每年的以工代赈项目都全部建设完成,通过验收交付使用,按合同约定建设资金全部支付到位,支付率达100%。
2、措施与做法
一是精准安排项目计划。在投资计划下达前,每个项目必须完成村级“四议两公开”、村申报乡镇审批等程序后,县发改委组织对每个乡镇申报的项目都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把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项目放在第一位,列入实施计划。计划下达后,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
二是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发改委对项目建设全程监督,落实项目建设“四制”管理,对项目建设情况不定期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所在乡镇落实专人管理,所在村建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或村组干部对项目建设全程监督。坚持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对已竣工的项目由当地政府组织初验后,县发改委会同县财政、审计、质检等部门对每一个项目逐一验收,合格后,方可按《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拨付资金、正式交付使用。
三是加强项目资料管理。发改委对每个项目建设资料严格按要求进行收集归档。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档案,内容包括:项目申请报告、招投标资料、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施工记录、建设图片、工程总结、乡村验收表、审计报告、拨款凭证等资料。
四是坚持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把以工代赈政策、项目建设的内容、补助标准等公开公示。在项目规划制订、工程建设、后期管理等环节,让群众参与,项目的实施情况、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对群众全程公开,让群众监督。
二“十四五”工作规划
进入“十四五”以后,委(局)将进一步巩固“十三五”扶贫工作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扎实抓好扶贫工作。
1、坚持帮扶队伍不散。委(局)全体选派帮扶干部在“摘帽”之后仍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
2、坚持扶持力度不减。持续抓好牵头易地扶贫搬迁及配合做好光伏扶贫、以工代赈等工作,对标短板弱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向贫困乡村延伸。
3、坚持扶贫干劲不松。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有关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来,注重统筹兼顾,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巩固帮扶成效;
着力探索从“达标摘帽”到“长期稳固”的延伸工作机制,探索将自身业务与扶贫工作更有效衔接,更好地发挥单位职能作用,根据帮扶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积极谋划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帮扶效果。继续把责任压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工作布置到位。全体帮扶干部还要继续与贫困户常联系,加强技能培训,提供致富信息,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脱贫信心。
总之,发改委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决胜全面小康、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文)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16年11月23日(此件公开发布)“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本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国家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有关方面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面临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至2015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分化对缩小贫困地区与全国发展差距带来新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结构单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凝神聚气、锐意进取,形成强大合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谋发展的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行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第二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实施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第三节 脱贫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专栏1“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主要指标指标2015年2020年属性数据来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5630①实现脱贫约束性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村(万个)12.80约束性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个)832②0约束性国务院扶贫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万人)—981约束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7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期性国家统计局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75≥83预期性水利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近100约束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9093预期性教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万户)838.5基本解决预期性国家卫生计生委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万元)2≥5预期性国务院扶贫办
第三篇: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节选)
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节选)
第五章 教育扶?
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为抓手,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优先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新建改扩建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普及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强化师资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依托师范院校开展“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倾斜。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每年向“三区”选派3万名支教教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节 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
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做到应助尽助。
第三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院校建设。继续推动落实东西部联合招生,加强东西部职教资源对接。鼓励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对口支援或指导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建设。
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启动职教圆梦行动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单列招生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职教育。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面向贫困人口的继续教育。保障贫困家庭妇女、残疾人平等享有职业教育资源和机会。支持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等职业教育班,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加大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力度。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助学补助政策,鼓励贫困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并给予政策支持。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第四节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支持贫困地区优化高等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国家专项计划,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形成长效机制,畅通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普通高校适度扩大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规模。
“十三五”期间教育扶贫工程项目
(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重点支持中西部1 472个区(县)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力争到2019年底,使贫困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20条底线要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贫困县等为重点,解决或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问题,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所标准化。
(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增加中西部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使中西部贫困地区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基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地方研究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招聘办法,鼓励地方根据需求本土化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五)特殊教育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建设特教资源中心(教室),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学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等。
(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方试点、社会参与等方式,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中央财政为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按每生每天4元(800元/年)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鼓励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第四篇:渑池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渑池县“ 十三五” 脱贫攻坚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共渑池县委 渑池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划编制要求和有关行业部门的标准、规范和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基础和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渑池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国土面积 1368平方公里,辖 6 镇 6 乡,236 个行政村,总人口 35.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26.1 万人,耕地面积 69.5 万亩。1985 年渑池县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1994 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贫困人口一度达到 13.1 万人。90 年代中后期,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2000 年一举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近年来,我们围绕早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重点,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两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工业,壮大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提升农业
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单纯依赖农业生产的农民就地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结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渑池县将以中央、省委和市委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举全县之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坚决打赢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二节
主要成效
近年来,渑池县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通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工作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
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以来,我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4718.46 万元,建设各类扶贫项目 100余个:新修公路 54.05 公里;建花椒、辣椒、连翘产业配套设施 4 处;投入旅游设施项目 1 个;搬迁贫困农户 948 户 3670 人;生态移民 265 户 1060 人;发展种植、养殖等科技扶贫产业 12个;培训贫困农民 3187 人;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 8 个,安排务工 226 人,辐射带动 18153 名群众脱贫。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节
面临挑战
在“十三五”期间,全县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渑池县现有贫困村 41 个,其中省级贫困村 34 个,市级贫困村 7 个。贫困人口 9083 户、26170 人。易地搬迁人口 3721 户、11012 人。按照政策要求,贫困户脱贫要达到有稳定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贫困村出列要实现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 2%以下,达到有标准化卫生室、主导产业、集体收入等“五有”,通水、通路,通动力电、通班车、通电视等“六通”,要在 2018 年底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十二五”期间,大部分相对基础稍好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了,剩下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基础差,底子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稳定增收渠道和支柱产业,水电路等基本生活设施远远没有到位,确保这些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难度相当大。十三五是全国扶贫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期,中央、省、市已经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渑池县将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节
重要机遇
“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国家、省委和市委把精准扶贫纳入战略布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其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战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二是各级各部门政策措施聚焦贫困人口。省、市、县相继出台了精准扶贫 1+N 扶持政策,在扶贫思路、规划、方法、资源配置和管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精准化,从产业、安居、教育、医疗、创业就业和五保低保等入手,整合资金,全方位多措施扶持贫困对象脱贫。
三是全民参与精准扶贫。通过会议、新闻媒体、简报、宣传标语等途径,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的目的意义和各级
扶持政策,贫困群众主动申请参与扶贫、社会力量积极加入精准扶贫、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沉下身子抓扶贫,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中共渑池县委 渑池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精准扶贫为手段,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六个精准”为基本要求,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强力推进脱贫攻坚“1+N”政策体系的落实。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夯实基层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领导机制,强化党委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责任,明确 行业部门扶贫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合力开展脱贫攻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要求。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因人因地施策,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新路径,切实提高扶贫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推动扶贫资源使用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使用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增加扶贫工作在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权重。
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扶贫济困,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举全县全社会之力,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第三节
基本要求
一是大力实施转移就业扶贫,鼓励贫困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镇转移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造就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种养和加工业; 三是大力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就地脱贫难度大的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保证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直至高等教育,实现保障和资助政策全覆盖; 五是大力实施医疗救助扶贫,着力创新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六是实施兜底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等方式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七是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全面解决贫困村行路难、吃水难,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八是实施“
县发改委(粮储局)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扶贫规划[精选五篇]
本文2025-01-07 11:29:19发表“其他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3468.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