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十五122
第一篇:普十五自查报告
凯棠小学“普十五”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根据凯里市教育和科技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对普十五年教育工作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我校掌握了本校在普十五教育工作中哪些设备设施、档案材料已符合上级的要求,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整改和完善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推进普十五教育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凯里市凯棠乡街上,学校服务范围为凯棠村、杨家村、龙塘村、白水村、养小村、凯哨村、新寨村、南江村,辖区人口两万多人。
我校现共有25个教学班,学生数1338人,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住校生210人。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28人,初级职称25人,未取得职称11人,技工1人,学历合格率为100﹪,高一级及以上学历比例达60﹪以上。学校占地面积1066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8.0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53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1822平方米。学校拥有图书26515册,生均图书20.1。拥有教学计算机8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计算机6.02台。
二、领导小组
经研究学校成立了“普十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秀志(校长)
职责:负责普十五工作的全面部署及监督工作。
副组长:顾永勤(副校长)唐远景(副校长)
职责:协助组长完成普十五宣传工作的实施、做好经费保障事宜,指导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成员:张晓武 杨清华 张仁利 王贵 唐杰 张洪春 张秀英
职责:负责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各项活动的开展实施的方案计划及安排。
三、普十五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了普十五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为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已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校园内墙壁和LED显示屏已书写有了普十五的宣传标语。
(二)控辍保学
学校已制定了控辍保学的制度和方案,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与班主任和各教师层层签定了责任状。依法控辍、制度控辍。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LED显示屏、家长会、宣传单、固定标语等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群众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切实增强广大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成立了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控辍”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与在校教师共同做好流失学生复学动员工作。校办公室认真抓好全控制辍学工作的专项督查工作,把“控辍”问题作为普“十五”的重要工作内容。每学期开学后,学校提供未到校学生名单,将任务分解到年级组,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未到校的原因,并动员学生及时到校学习。特殊情况及时向中心校、乡政府及教科局报告,政府、学校、家庭共同配合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
(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1、学校已按照国家和贵州省的规定开齐开足了所有课时。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表都加盖了学校公章并进行了规范上墙。每天保证了学生的一小时活动时间,眼保健操、广播体操、课外活动都正常开展,课外活动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所指示的课程一致,无“双课程现象”,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
2、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教师上课全部用普通话,大部分教师已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在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教师按时上班、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授课时不出现会客,接打电话的情况。但还存在学生不按时回教室上课的现象,以后要加强整改。学校已制定了目标管理方案,课外活动有安排表,有组织教师。
(四)功能室及办公室建设
1、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文体活动室有完善的制度,制度规范上墙,各功能室文化氛围深厚,正常地开放使用,有兼职管理老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室有限,音乐室和美术室还合在一起,在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音乐器材和美术器材不能有序存放。
2、办公室建设方面,由于缺少办公室,造成很多老师挤在一小间办公室,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办公条件。
(五)德育教育活动
我校把立德树人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平常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集会、班会课等时间对学生文明礼貌、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行为“八项规定”等进行了常态化的教育,学生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但由于留守儿童较多,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良的言行,还需要加强教育。
(六)校园文化建设
1、我校已在醒目处书写了新教育方针、好教师“四有”“三者”标准、“贵州教育精神”、“贵州誓词”和“自律歌”、“一训三风”等,并利用多种机会、多种场合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引领。
2、学校建立了升降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尊重国旗,国旗合乎规格,无破损,无污迹。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等。由于条件限制,我校还没有一个庄重整洁美观的国旗台。
3、我们已充分利用楼道墙面书写名言、张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师生书画摄影作品等。学校充分利用文化墙、文化橱柜、教室黑板报、读报栏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良好引导,主题鲜明,结合凯棠乡的乡情和民族特色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教室文化方面,我们已按照有关指标要求进行建设,特色各异。
4、宿舍文化方面,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有专职人员管理,管理人员和学生信息已基本健全,宿舍过道和墙面已有了相关的标语和提示语,已按照“六个一条线”等相关指标要求进行管理和布置。食堂文化方面,已布置有了以节约、卫生、友爱、守纪为主要内容的标语、宣传牌和图片展现,营造文明健康的就餐环境,相关管理制度及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健全规范上墙了,三证齐全管理规范,学生文明就餐。
5、校园内各类标牌已齐全,但有部分已破损,需要更换。图书“三个三分之一”建设已完成,已向学生正常开放和使用。已让凯棠的苗族大歌、刺绣等民族文化进入了我校校园。
(七)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已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由代光明老师专门负责;有校园绿化规划和绿化养护管理制度,由学校总务主任张洪春负责。
总之,我校在“普十五”教育工作中,对学校的设备设施、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建设中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为“普十五”教育工作检查验收的顺利过关而努力工作。
凯里市凯棠小学
2016年6月27日
第二篇:普十五方案
铜仁市第七小学“普十五”工作实施方案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贵州省“两基”(即“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 “基本普十五”)发展进程,确保“两基”质量,打造特色和亮点。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下发了《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十五”30条要求的通知》。黔教督发〔2015〕36号)和碧教督〔2015〕3号,确保碧江区2015年顺利通过省教育、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基本普十五”督导评估验收。结合我校义务教育均很发展的实际,特拟定以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十五”教育工作,巩固和提高教育水平,进一步落实好省、市、县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措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普十五”责任制
1.加强我校教育系统“普十五”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立教育系统“普十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资料小组,负责指导开展好“普十五”工作。组 长:文 忠 副组长:杨群昌 杨春芝
成 员:杨胜强 钟 丽 陈继琴 龙丽 舒兴武 何 华 任永军(资料员)及各班主任
2.成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强化“普十五”双线目标责任制,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开展好“普十五”各项工作。
三、目标任务
1.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是指以县(市、区、特区)(以下简称县)为单位,拓展实施教育“9+3”计划,实现学前三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阶段教育(三年普通高中教育、三年中职教育)普及。2.宣传《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认识“普十五”工作的重要意义,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3.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从而实现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目标。
4.2016年小学辍学率必须控制在0.8%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以上,办学条件得到提升,基本消除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四、措施办法
1.强化教师队伍,对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师资水平达标。
2.核查文化户口工作,启动“两基”文化户口簿滚动核查工作,组织教师进村入户摸清本片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和受教育情况,居住情况及监护人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3.切实开展好每年宣传活动,积极配合人民政府做好“普十五”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黑板报、校园集会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普十五”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完善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目标,认真落实“普十五”工作,由校长、家长、师长、班主任和教师的责任,实行包保责任,切实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教育。
5.依法规范办校,不乱办学、乱收费,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有关政策,保证及时将全额拨款用于教育,不挪用截留教育资金。
6.每学期如实记载学生入学情况、学生流出的去向等情况,严格学籍变动手续,规范学生转入、转出程序。进一步加强教育业务数据与教育年报法定数据的统计工作,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学校要加强对辍学生的家访,及时联系其父母及监护人,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及监护人,切实采取措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
7.根据区人民政府、区教育局要求,办校园特色学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我校每年4月25日定为校园书画艺术节。
8.坚持开展“两课一操”,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实现体艺特长“4+2”,课外活动由杨德梅负责足球、刘昌伍负责篮球、雷敏负责书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
9.学校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全面落实防“六灾一渗透”和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9.关爱和资助贫困生,完善帮扶体系。
10.图书借阅实行“三个一”:教室图书占三分之
一、走廊图书占三分之
一、教师和学生借阅图书占三分之一。
11.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依法按时组织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小学升初中整班移交,免试就近入学。落实随迁就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比例不低于60%。
2015.3.15
第三篇:草海镇普十五工作汇报材料
XX镇“普十五”暨“两项督导”工作汇报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5号)、《贵州省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标准及其统计计算和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黔教督〔2015〕20号)及《中共威宁自治县委办公室、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宁自治县“普十五”暨“两项督导”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威党办发〔2017〕148号)等文件精神,我镇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对照《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标准及其统计计算和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指标要求和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其中:幼儿园8所(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幼儿园7所),小学7所(没有教学点),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共有在校(园)学生5636人,其中:学前教育在园班级25个,892人;小学班级69个,3033人,平均班额44人;初中班级33个,1711人,平均班额51.85人;全镇适龄三残儿童33人。现有基础教育在编教职工270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小学专任教师151人,初中专任教师110人;幼儿园教职工37人(含 兼任教师34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普及程度
全镇4—6岁适龄学前儿童1209人,入学(园)102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03%;全镇适龄三残儿童33人,就读特殊教育学校2人,随班就读24人(本镇就读16人,外乡镇就读8人),安排送教上门3人,三残儿童毛入学率87.9%;全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3%;由于我镇2015年由原XX镇分为现在的一镇四办,2009年一年级学生目前在四个办事处所在中学及县直中学就读初三的较多,所以以本镇现就读初三的学生为基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仅为67.7%;小学辍学率0.18%,初中辍学率0.40%,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比例100%。
(二)教师队伍
认真按照“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政策,做好教师补充工作,目前初中师生比为1:14.88,小学师生比为1:19.32,幼儿园90%的班级达到“两教一保”标准。
为了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镇不断派出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市、县组织的相关培训,并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校本培训。近三年来,教师年参训率均达100%,培训人次逐年上升,人均年培训学时数超过72学时并逐年上升;年培训经费超过生均公用经费的5%并逐 年上升。
(三)、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我镇办学条件改善的投入。一是已完成新建中心幼儿园1所,改扩建保家小学幼儿园等村级幼儿园7所;二是完成全部1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活动场地硬化,学生生均活动面积全部达到省定标准;三是完成保家中学等四所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建设,目前全镇小学寄宿生422人,寄宿率14%,初中学生寄宿生1075人,寄宿率62.8%;四是各级各类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改善。2017年秋季学期学前教育平均班额35.68人,小学平均班额44人,初中平均班额51.85人;五是建成了保家小学和保家中学等两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并投入使用;六是所有中小学全部牵通宽带网络,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有八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七是学校教学实验仪器、图书、电脑都得到了补充,达到了省定标准。
三、措施与成效
(一)、落实控辍保学要求,提高教育普及率
制定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对全镇控辍保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二是每年将控辍保学相应要求及指标纳入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三是继续深化“五书”制度和“七长”责任制,签订双线目标责任书;四是落实控辍保学宣传月工作,扎实开展对辍学学生劝返及有辍学倾向学生劝说工作;五是将控辍保学指标作为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评先选优的必要条件;六是落实学生缺勤追踪责任制,班主任和班干部每天早晨及时将班级到校人数向学校报告,并第一时间与未到校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动向,做好家长思想工作,避免学生辍学。通过以上方式,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网络,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全镇中小学辍学率有效控制在指标之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得到提高。
(二)、落实常规管理要求,提高学校软实力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实施方案。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食堂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督促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均衡编班、严禁设立重点班、严禁违规招生,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二是细化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由镇教育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登记,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到有学位的学校入学,确保广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权利;三是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方式,加大对“三残”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四是落实校务公开及民主管理,下发了校务公开工作方案,要求学校在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定期公开学校校务信息,并将校务公开工作纳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落实学校教代会制度,发挥教代会职能,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五是加大 校园图书管理,严格按照“三个三分之一”进行放置,开设诚信图书馆,简化学生的借阅程序,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六是加强对学校教学实验仪器管理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教学实验仪器的使用率。
(三)、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配备专(兼)职校园保安23名,各级各类学校配齐安保“八小件”,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由镇教管中心牵头,学校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周边安全;加大学校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上报;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讲座并利用主题班会、主题校会等,对学生进行水灾、火灾、地灾、食灾、路灾、人灾、房灾及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教育;定期开展自然灾害、反恐防暴、食品安全事故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提高教管中心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落实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资助工作,切实加强教育精准扶贫力度
加强对九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原材料的“四统”工作。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定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督查,落实大宗物品采购、索证索票、规范食品留样,确保食品安全。
落实好寄宿生生活补助、学前幼儿资助和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建档立卡等方面的惠民工作,保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五)、推进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按照国标和省定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组织和推进教研教改,打造“三出发”优质课堂。
创新学校大课间,开展“阳光体育”,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行动。在五四、六一、一二九等重要节庆日及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举办体育艺术兴趣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积极开展足球、篮球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运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实现体艺特长“2+1”。
(六)、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和责任督学挂牌制度 全镇普及十五年教育阶段学校均已全部挂牌,挂牌督导率达100%。充分整合责任督学力量,对学校办学行为、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等进行督查包保,促使学校依法规范办学、坚持校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
经过不断努力,我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都
普十五122
本文2025-01-09 04:18:32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2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