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气站元旦节前安全隐患122(最终五篇)
第一篇:加油加气站元旦节前安全隐患自查报告
加油加气站元旦 前安全隐患自查报告
题
要
一、全面开展加油站设备、设施安全隐患自查自检
(一)油库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 1、3#油罐罐体下沉 2、灌区无应急照明、无明显的油品危害告知牌、警示牌等警戒性标志(二)压缩机房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1、压缩机房电控柜发热,存在低配置高负荷的危险运行情况 2、1#、2#压缩机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三)场站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四)电路控制室 PDS 装置不符合国家安全用电标准,要求使用在网上注册登记的厂家生产的 PDS 配件 二、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第 1 页
共 3 页 加油加气站元旦前安全隐患自查报告
为积极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提高安全意识,在冬季安全事故高发期,全面保障今冬安全用气。特开展本次加油站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现将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和结果汇报如下:
一、全面开展加油站设备、设施安全隐患自查自检 20××年 12 月 30 日,××站全体员工(加油员、加气员、压缩机工、维修组)在站长××的安排下,针对各自岗位特点,全面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工作,重点对油库区、压缩机房,加气机、加油机、储气井、卸气柱等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如下:
(一)油库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 1、3#油罐罐体下沉 3#油罐内装 93#汽油,由于油罐使用年限已久,初建时地基未曾夯实导致罐体下陷,现地面上已有明显下陷痕迹。
建议解决方法:建议对 3#油罐及时做地基夯实,以保证后期安全使用。
2、灌区无应急照明、无明显的油品危害告知牌、警示牌等警戒性标志 建议解决方法:安装应急照明灯、制作油罐区必须树立的各项标志,起到警示和警戒作用,避免造成损失。
(二)压缩机房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1、压缩机房电控柜发热,存在低配置高负荷的危险运行情
第 2 页
共 3 页 况 控制柜最初购置安装时,未能准确预计后期生产情况,使用了低型号的接触器导致设备负荷过高,设备发热。
建议解决方法:建议公司根据我站实际生产情况重新定做满足生产需求的低压配电柜,永绝后患,全面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2、1#、2#压缩机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 主要是由于对机器常用的、易损耗零部件购进不及时,导致机器维修保养不及时。
建议解决方法:建议公司提高机器常用配件的采购审批手续,增加常用配件备用数量,将常用配件和预存以备急用。
(三)场站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流量计、储气瓶区围栏损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因维修设备需要多次拆卸而损坏。
建议解决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维修或制作新的围栏安装。
(四)电路控制室 PDS 装置不符合国家安全用电标准,要求使用在网上注册登记的厂家生产的 PDS 配件。
二、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常识,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试,请消防中队定期对加油员,压缩机操作工学习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的险情进行应急预案演习。增强紧急突发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为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第 3 页
共 3 页
×××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 ××油(气)站 20××年 1 月 2 日
第二篇:加油加气站工作计划
为确保油气联合站2017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油气联合站制定了2017年的工作计划,本计划围绕工作目标,对本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规划,确保油气联合站的安全生产工作,现将2017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安全生产事故“0”;
2、全年客户投诉不超过4起,并且做到有投诉就有处理并予以公示;
3、若油气联合站有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期间,督促施工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技术改造期间“0”事故;
4、隐患整改率“100%”;
5、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率 “100%”;
6、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7、努力完成庆港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油气联合站各项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经过近几年不断对油气联合站各项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修订,站内各项制度日趋完善,为让站内的管理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在2017年的工作中,油气联合站将继续完善、补充各项制度,加大奖惩力度,逐步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
我激励”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加强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全面的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和系统的岗位理论知识培训,提高站内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打造全面型员工队伍。
1、落实油气联合站《2017年培训计划》,做到培训前有培训课件,培训中有记录笔记和签到,培训后有考核或心得体会,确保培训的质量,整个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强调实效性,把握连续性,切忌走过场。
2、利用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员工,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做到别人亡羊,我们补牢,及时捕捉网络上同行业的安全事故信息,针对他们的事故案例,使自己受到教育,有针对性的搞检查,抓整改。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客户满意度
油气联合站的工作性质要求就是两个字--“服务”,只有先做好服务生的角色才能发挥管理者的功能,在服务的过程中参与站内的管理工作。做好站内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七个意识:一是爱岗敬业意识;二是服务至上意识;三是灵活变通意;四是自立自强意;五是分工协调意识;六是团结协作意识;七是廉洁自律意识。在努力做好以上七个意识的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提升站内客户满意度。
(四)加强危险源管理和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强力推进危险因素辨识工作,对各岗位操作环节进行风险辨识。组织岗位员工对风险辨识结果进行学习,使员工了解本岗位作业和主要设备的危险因素。
2、组织员工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演练,演练过程要贴近实战,提高质量、保证实效。对演练拍摄的照片、录像等全部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检查。
(五)立足生产现场,加强隐患排查,加大整改督办力度。
1、明确检查的重点项目:
(1)查场地与生产区域的围栏、盖板、梯台、地面等是否存在塌陷、开裂等现象;
(2)查“三违”现象,主要设备和重点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是否齐全,严禁非工作人员停留和通行;
(3)针对季节变化,查冬季“四防”(防寒、防冻、防滑、防火)和夏季“四防”(防中暑、防雷电、防雨、防风);
(4)查特种设备的证件审验,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5)查设备检修和站内施工改造项目中现场组织指挥情况,查安全监护是否到位,组织、技术、安全措施是否制定落实。
2、明确检查的主要内容 :
(1)查人的不安全行为,以“三违”为代表的违章现象;(2)查物的不安全状态,以防护设施残缺,设备带病作业为主的硬件缺失;
(3)查制度缺陷,以操作规程不完善,设备巡检记录及交接班记录记录不规范,考核制度不落实为主的制度落实不到位;
(4)作业环境不良,现场杂乱无章;
(5)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是否健全,落实到位;
(6)遵章守纪、按章操作、杜绝“三违”;
(7)防护设施齐全完好状态,运行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备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检修设备处于计划状态;
(8)作业环境是否定置管理,物放有序,车行有道;(9)及时整改,落实责任,签字齐全。
3、明确检查的方法
(1)每周开展一次自查自改,由副站长组织,技术员、设备区操作工参与并形成报告存档;
(2)每季度使用《油气联合站安全检查表》、《厂房建筑专项安全检查表》《电气专项安全检查表》《压缩机及压力容器安全检查表》等开展一次自查自改;
(3)使用《季节性安全检查表》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开展一次季节性安全检查,针对各季节的特点和易发事故进行专项检查;
(六)积极组织6月份“全国安全月”和11月9日“消防日”活动
结合6月份“全国安全月”和11月9日“消防日”的主题和站内的实际情况,对站内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
及维护保养工作。对检查中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及时整改。认真开展6月份“全国安全月”和11月9日“消防日”主题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的安全宣传专栏、悬挂安全宣传标语、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等多种宣传方式,进一步强化6月份“全国安全月”和11月9日“消防日”的主题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七)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1、压缩机:
(1)检查传动装置、连杆销钉、活塞杆销钉等配件(每月一次);
(2)检查三台压缩机活塞环,检查活塞杆、气缸、大小头瓦是否磨损严重,查更换气阀阀片,更换压缩机机油、电机打黄油(每半年一次);
2、加气机:
(1)更换加气机滤芯。(每季度一次);(2)维护保养工艺管线(每周一次);
3、干燥器:
(1)检查更换循环风机密封垫;
(2)更换循环风机曲轴箱机油(每半年一次);
4、储气瓶组:
(1)储气瓶组排油、排水。(每季度一次);
(2)使用水平仪检查储气瓶组地基是否沉降(每季度一次);
(八)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1、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分为每日消防安全巡回检查和每月一次的消防安全大检查,着重检查站内是否存在消防隐患、消防器材是否合格、站内从业人员是否掌握“四个能力”、应急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等知识。
2、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3、组织好消防及应急演练工作
依据《消防及应急预案》,制定站内《消防及应急方案》,依照方案开展消防及应急演练,使用相机录取演练资料并存档。演练完毕后,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并依据演练重新修订《应急预案》。
在2017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我站的优势,对我站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努力创新。通过更好、更便捷的服务和更优惠的政策,适应今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展望2017年,我站全体员工将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保障安全生产,努力提高生产效益,为实现我站持续、快速、稳健发展而努力。
*****利用有限
责任公司油气联合站
2017年2月4日
第三篇:加油加气规范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总 则
1.0.1 汽车加油加气站属危险性设施,又主要建在人员稠密地区,所以必须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是安全的有效保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要兼顾经济效益。本条提山的各项要求是对设计提出的原则要求,设计单位和具体设计人员在设计汽车加油加气站时,还应严格执行本规范的具体规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条文中提出的要求。
1.0.2 考虑到在已建加油站内增加加气站的可能性,故本规范适用范围除包括新建外还包括加油加气站的扩建和改建工程及加油站和加气站合建的工程设计。
1.0.3 加油加气站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接触的面也广,本规范只能规定加油加气站特有的问题。对于其它专业性较强、且已有国家或行业标难规范作出规定的问题,本规范不便再做规定,以免产生矛盾,造成混乱。本规范明确规定者,按本规范执行;本规范未做规定者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一般规定
3.0.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气母站)所用天然气现在基本上是采用管道供气方式,利用市区已建供气管网时,由于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用气量较大,且是间断用气,所以要求设站或引气时不要影响管网其它用户正常使用。
3.0.2 本规范允许汽车加油站和汽车加气(LPG、CNG)站合建。这样做有利于节省城市用地、有利于经营管理,也有利于燃气汽车的发展。只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加油站和加气站合建是可以做到安全可靠的。国外燃气汽车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普遍采用加油站利加气站合建方式。
从对国内外LPG加气站和CNG加气站的考察来看,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联合建站的需求很少,所以本规范没有制定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联合建站的规定。
3.0.3 加油站内油罐容积一般是依其业务量确定。油罐容积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也越高。为区别对待不同油罐容积的加油站,本条按油罐总容积大小,将加油站划分为二个等级。
与1992年版《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相比,本规范增加了各级加油站的油罐总容积,这是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所做的调整。目前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较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有大幅度增加,加油站的营业量也随之大幅度提高,现在城市加油站销售量超过5000t/年的已有很多,地理位置好的甚至超过10000T/年。加油站油源供应渠道是否固定、距离远近、道路状况、运输条件等都会影响加油站供油的及时性和保证率,从而影响加油站油罐的容积大小。一般来说,加油站油罐容积宜为3~5天的销售量。照此推算,销售量为5000t/年的加油站,油罐总容积需 达到65~110m3。事实上许多城加油站油罐容积已经突破了 原规范对二级站的油罐总容积限制,达到了120m3。所以,本规范将二级加油站的允许油罐总客积调整到120m3。
对于加油站来说,油罐总容积越大,其适应市场的能力也越 强。建于城市郊区或公路两侧等开阔地带的加油站可以允许其油罐总容积比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站油罐总容积大些,故本规范将油罐总容积为121~180m3的加油站划为一级加油站。
三级加油站是从二级加油站派生出来的。在城市建成区内,建、构筑物的布置比较密集,按二级加油站建站有时不能满足防火 距离要求,这就需要减少油罐总容积,降低加油站的风险值、以达 到缩小防火距离、满足建站条件的目的。本规范将二级加油站的油罐总容积规定为等于或小于60m3,既放宽了建站条件,又能保持较好的运营条件。
油罐容积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故需对各级加油站的单罐最大容积做出限制。本条规定的单罐容积上
限,既考虑了安全因素,又考虑了加油站运营需要。
柴油的闪点较高,其危险性远不如汽油,故规定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3.0.4 液化石油气罐为压里储罐,其危险程度比汽油罐高,控制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储罐的容积小于加油站油品储罐的容积是应该的。从需求方面来看,液化石油气加气站主要建在城市里。而在城市郊区一般皆建有液化石油气储存站,供气条件较好,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储罐的储存天数宜为2—3天。据了解,国外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国内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日加汽车次范围为100~550车次。根据国内车载液化石油气瓶使用情况,平均每车次加气量按40L计算,则日加气数员范围为4~22m3。对应2天的储存天数,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所需储罐容积范围为9~52m3;对应3天的储存天数,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所需储罐容积范围为14~78m3。北京和上海是我国液化石油气汽车使用较早也是较多的地区,在这两地,无论是单建站还是加油加气合建站,液化石油气储罐容积都在30~60m3之间,基本能满足运营需要。
据了解,目前运送液化石油气的主要车型为10t车。为了能一次卸尽10t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储罐容积最好不小于30m3(包括罐底残留量和0.1~0.15倍储罐容积的气相空间)。故本规范规定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储罐容积的上限为60m3,三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储罐容积的上限为30m3,二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储罐容积范围31~45m3是对一级站和三级站储罐容积的折中。规定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储罐容积的上限为60m3,也是与相关规范及公安部消防局协调的结果。
对单罐容量的限制,是为了降低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风险度。
3.0.5 压缩天然气的储气设施主要是起缓冲作用的,储气设施容量大,天然气压缩机的排气量就可小些,压缩机工作的时间就可长些,压缩机利用率可以得到提高,购置费可以降低。四川和重庆地区是我国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较早也是较多的地区,这两个地方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储气设施容积都比较大,一般为12—16m3。当地燃气公司认为选择大容量储气设备,配置小规格压缩机是较经济的做法,操作管理也方便。据调查,四川和重庆地区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日加气量一般为10000—15000m3(基准状态),最多的日加气量达到20000M3(基准状态),日加气车辆为200~300辆。据当地燃气公司反映,部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主要为公交车加气,公交车加气时间比较集中,16m3的储气容积比较紧张。他们认为,加气时间比较集中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量宜为日加气量的1/2,加气时间不很集中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量宜为日加气压的1/3。照此计算,加气时间比较集中、日加气量为10000~15000m3(基准状态)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储气设施容积,宜为20一30m3。但为了控制压缩天然气加气站风险度,节省投资,储气设施容积也不宜过大。经过多方讨论、协调,本规范规定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越过16m3。
3.0.6 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级别划分,宜与加油站和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级别划分相对应,使某一级别的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与同级别的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危险程度基本相当,且能分别满足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的运营需要,这样划分清晰明了,便于掌握和管理。本条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划分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级别的。
3.0.7 加油和压缩天然气加气合建站的级别划分原则与3.0.6条基本相同。站址选择
4.0.1 在进行城市加油加气站网点布局和选址定点时,首先应符合当地的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同时,应处理好方便加油、加气和不影响交通这样一个关系。
4.0.2 因为一级站储罐容积大,加油、加气量大,对周围建、构筑物及人群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有害影响也较大,还易因站前车流大造成交通堵塞等问题。所以本条规定“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
4.0.3 加油加气建在交叉路口附近,容易造成车辆堵塞,会减 少路口的通行能力,因而做出本条规定。
4.0.4 本规范6.1.2条明确规定“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据我们调查起地下油罐着火的事故证明,地下油罐一旦着火.火势较小,容易扑灭,对周围影响较小,比较安全。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等现行国家标准,制定了油罐、加油机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现分述如下: 站外建筑物分为:重要公共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及甲乙类物品的生产厂房。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重要公共建筑物、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甲、乙类物品及甲、乙类液体已做定义,本规范不再定义。重要公共建筑物性质最为重要,加油加气站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远小于其它建筑物。本条规定加油站的埋地油罐和加油机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论级别均为50m,基本上在加油站事故影响范围之外。
本规范按照民用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重要程度和人员密集的程度,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将民用建筑物划分为三个保护类别,并分别确定了加油加气站与各类民用筑物的防火距离。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修订版)第4.4.2条中规定的甲、乙类液体总储量51-100m3与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15m、20m、5m,浮顶储罐在此基础上还可减少25%。加油站的油品储罐埋地设。其安全性比地上的储罐好得多,故防火距离可以适当减小。考虑到一类保护物质重要程度高,建筑面积大,人员较多,虽然建筑物材料多数为一、二级耐火等级,但仍然有必要保持较大的防火距离,所以确定三个级别加油站与一类保护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25m、20m、和16m,而与二类保护物、三类保护物的防火距离依其重要程度的降低分别递减为20m、16m、12m和16m、12m、10m。
站外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火灾危险性大小,加油站与这类设施应有较大的防火距离,本规范按三个级别分别定为25m、22m和18m。油罐与明火的距离:一级站规定为30m,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年修订版)的规定,二级、三级站考虑油罐是埋地敷设,且罐容减小,风险度降低,防火距离相应减少为25m和18m。
油罐与室外变配电站的距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修订版)中相应规定为:甲、乙类液体储罐与室外变配电站的间距当储罐总容量为1~50m3时,为25m,当储罐总容量为51—200m3时,为30m。考虑到加油站的油品储罐埋地敷设等有利因素,因此,本条规定一、二、三级站的埋地卧式油罐与室外变配电站的防火距离分别为25m、22m和18m。另外,对于站外小于或等于1000 kVA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由于其电压等级较低,防火距离按室外变配电站的防火距离减少20%是合适的。站外铁路、退路与有关的防火距离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J16-87(2001年修订版)从建设部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 84-2000确定的。
对于架空通信线,按照其重要性分别确定防火距离是合理的。根据实践经验,国家一、二级架空通信线与一级加油站油罐的防火距离为1.5倍杆高是安全可靠的,与二、三级加油站油罐的防火距离可适当减少。一般架空通信线若受加油站火灾影响,危害程度较小,为便于建站,只要求其不跨越加油站即可。根据实践经验,架空电力线与一级加油站油罐的防火距离为1.5倍杆高是安全可靠的,与二、三级加油站油罐的防火距离视危险程度的降低而依次减少是合适的。
没有卸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或加油加气合建站,汽车油罐车卸油时,油气被控制在密闭系统内,不向外界排放,对环境卫生和防火安全都很有利,故其防火距离可减少20%;同时没有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或加油加气合建站,不但汽车油罐车卸油时,不向外界排放油气,给汽车加油时也很少向外界排放油气(据国外资料介绍,油气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安全性更好,故其防火距离可减少30%。
4.0.5、4.0.6 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是按照储罐设置形式、加气站等级以及站外建、构筑物的类别,并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分别确定。表1列出国内外相关规范的防火距离。
本规范制定的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技术和设备要求,基本上与澳大利亚、荷兰等发达国家相当,并规定了一系列防范各类事故的措施。参考表1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年修订版)等现行国家标准,制定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加气机等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现分述如下:
重要公共建筑物性质重要、人员密集,加气站发生火灾可能可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和损失,因此,不分级别,防火间距均规定为不小于l00m,基本上在加气站事故影响区外。民用建筑物按照具使用性质、重要程度和人员密集程度分为三个保护类别。并分别确定义防火距离。在参照建设部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 84—2000的基础上,对防火距离略有调整。另外,从表l可以看出,本规范的防
火距离多数情况大于国外规范的相应防火距离。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与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间距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l6—37(2001年修订版)第4.6.2条基本一致,而地下储罐按地上储罐的50%确定。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距离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确定。与铁路的防火距离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l6—87(2001年修订版)第4.8.3条确定地上罐的防火间距为45m,而地下罐按照地上储罐的50%确定防火间距为22m。对与公路的防火间距,考虑到加气站主要为之服务,且公路上的车辆和人员易疏散的特点,故本规范的防火距离比《建筑设设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定版)的规定值有所减少。与架空电力线及架空通信线的防火间距,按照其重要性或电压等级高低分别确定防火距离是合理的。由于一般通信线路或小于等于380V的电力线路即使发生事故,其影响也较小,故防火距离可略有减少。液化石汕气储罐与室外变配电站的防火距离基本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修订版)第3.3.10条一致。对于站外小于或等于1000kV.A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由于其电压等级较低,防火距离可按室外变电站的防火距离减少20%。
4.0.7 压缩天然气加汽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主要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93第3.0.3条、第3.0.4条、第3.0.5条并参照《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规范》SY O092—98和《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 84—2000等行业标难的有关规定编制的。总平面布置
5.0.1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m以及小于或等于表4.0.7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可隔离一般火种及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以保障站内安全。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4.0.4至表4.0.7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且大于25m时,安全性要好的多,相邻一侧应设置隔离墙,主要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墙为非实体围墙即可。加油加气站面向进、出口的一侧,可建非实体围墙,主要是为了进、出站内的车辆视野开阔,行车安全,方便操作人员对加油、加气车辆进行管理,同时,在城市建站还能满足城市景观美化的要求。
5.0.2 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在发生事故时汽车槽车能迅速驶离。在运营管理中还应注意避免加油、加气车辆阻塞汽车槽车驶离车道,以防止事故时阻碍汽车槽车迅速驶离。
5.0.3 本条规定了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的布置要求。
根据加油、加气业务操作方便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对全国部分加油加气站的调查,一般车道宽度需不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0m。
站内道路转弯半径按主流车型确定,不宜小于9.0m。汽车槽车卸车停车位宜按平坡设计,主要考虑尽量避免溜车。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采用沥青路面,容易受到泄漏油品的侵蚀,沥青层易于破坏。此外,发生火灾事故时沥青将发生熔融而影响车辆撤离和消防工作正常进行,故规定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5.0.4 加油岛、加气岛及加油、加气场地系机动车加油、加气的50028-93相比,适当减少了防火间距。与荷兰规范要求的5m相比,又适当增加了间距。
3)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房的防火间距与现行的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00基本一致,比荷兰规他要求的距离略有增加。
4)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取水口的距离主要是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8确定的。
5)1台小于或等于10m3的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整体装配式加气站,具有投资省、占地小、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在日本使用较多。由于采用整体装配,系统简单,事故危险性小,为便于采用,本表规定其相关防火距离可按本表中三级站的地上储罐减少20%。
6)撬装式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具有投资省、占地小、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在欧洲国家使用较多,我国尚
未成套生产,有些加气站己采用进口撬装设备。根据天然气的将点,规定橇装设备与站内其它设施的防火距离与本表的相应设备的防火距离相同。液化石油气卸车点(车载卸车泵)与站内道路之间的防火距离。规定两者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小于2m,主要是考虑减少站内行驶车辆对卸车点(车载卸车泵)的干扰。压缩天然汽站内储气设施与站内其它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在参考美国、新西兰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使用的天然气质量,分忻站内各部位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及共对周围的影响程度后,应当加大防或距离。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加气(CNG)合建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93第5.2.3条,并参照美国消防协会规范NFPA52的有关规定(该规范规定:压缩天然气车辆燃料系统室外压缩、储存及销售设备距火源、建筑物或电力线不小于3m,距最近铁路铁轨不小于15m;储气瓶库距装有易燃液体的地上储罐不小于6m。),结合我国CNG加气站的建设和运行经验确定。加油工艺及设施
6.1 油 罐
6.1.1 钢质卧式油罐直径较小,有较大的刚度,能承受一定的内、外压力,有利于有关的防静电,便于埋地设置,且能在工厂制做,批量生产,易于运输。规定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小于 5mm的出发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加油站用的卧式油罐直径一般都是2.5m左右,我过各行业制定的埋地卧式罐的系列,其壁厚均为5mm以上。如果油罐的壁厚小于5mm是不能满足埋地强度和需附加的腐蚀裕量要求的。即使不会塌瘪,但罐壁也常常处于临界屈服状态,会加速油罐的自然腐蚀,影响油罐的使用寿命和加油站的安全。二是,有些用户为了省钱、省事,往往不注重所采用的有关是否适用于地下埋设,只要暂时不漏,是卧罐拿来就用,而且,这类事例也相当不少。这些那是不少加油站没建多久,就山现油罐损坏和渗漏问题的原因之一,故本规范规定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5mm。
6.1.2 加油站的卧式油罐埋地设置比较安全。从国内外的有关调查资料统计来看,油罐埋地设置、发生火灾的几率很少。即使油罐发生着火,也容易扑救。例如,1987年2月4日,北京市和平里加油站油罐进油口着火,用干粉灭火器很快被扑灭,没有影响其它设施;1986年5月2日,郑州市人民路加油站的油罐人孔处着火、用干粉灭火器及时扑灭;广州、天津也曾发生过加油站埋地罐口着火情况,也都用干粉灭火器很快被扑灭,均末造成灾害。英国石油学会《销售安全规范》讲到,I类石油(即汽油类)只要液体储存在埋地罐内,就没有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事实上,国内、国外目前也没打发现加洲姑有人的巡地耀火灾。
另外,埋地油罐与地上油罐比较,占地也面积较小。因为它不需要设置防火堤,省去了救火堤的占地面积。必要时还可将油罐埋设在加油场地及车道之下,不占或少量占地。加上因埋地罐较安全,与其它建构物的要求距离也小,也可减少加油站的占地面积。这对于用地紧张的城市建设意义很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地面罐必须设置冷却水,以及油罐受紫外线照射、气温变化大,带来的油品蒸发和损耗等不安全问题。
油罐设在室内发生的爆炸火灾事例较多,造成的损失也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室内必须要安装一些阀门等附件,它们是产生爆炸危险气体的释放源。泄漏挥发出的油气,由于通风不良而积聚在室内,易于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例如,开封市宋门加油站的油罐安装在地下罐室内,1983年10月18日下午发生一次爆炸;陕西省户县宁西林场汽车队加油站的地上罐室,1976年6月7日也因油气积聚而发生爆炸起火;贵阳铁路分局工务段大修队的地上罐间,起火后无法扑救,烧了4小时;唐山某加油站的地下罐室,1970年7月9日因雷击,引起罐室爆炸,将上部的房子炸塌;石家庄某企业附属加油站,也是汽油罐室,发生一次跑油着火事故,烧死16人,烧伤39人;西安有两个加油站的地下罐室,因室内油气浓度太高,操作人员中毒昏倒。近些年也曾有过同类事故的发生。其次,罐室还有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和不利于安全操作与管理等 缺点。故本规范防除强调油罐应地下直埋外,还持别提出严禁将油罐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6.1.3 埋地油罐的防腐好坏,直接影响到油罐的使用寿命,故本条做如此规定。
6.1.4 当油罐埋地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时,在空罐情况下,会有漂浮的危险。有可能将与其连接的管道拉断,造成跑油甚至发生火灾事故。故规定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
6.1.5 油罐的出油结合管、量油孔、液位计、潜油泵等一般都设在人孔盖上,这些附件需要经常操作和维护,故需设人孔操作井。当油罐设在行车道下面时,规定人孔操作井宜设在行车道以外,主要是为防止加油不慎可能出现的溢油进入井内、引发火灾事故。另外,人孔操作井设在行车道以外,也便于油罐人孔井内附件的管理与维修。
6.1.6 本条规定油罐顶部覆土厚度不小于0.5m,是油罐的最小保护厚度。特别是有栽植一般花卉和草坪的要求时,如果深度太小,不但不能满足栽植要求,而且花草的根部容易破坏罐外防腐层,降低油罐使用寿命。规定油罐的周围应回填厚度不小于0.3m的干净砂子或细土,主要是为避免采用石块、冻土块等硬物回填,造成油罐防腐层被破伤,影响防腐效果。同时也要防止回填土含酸碱的废渣,对油罐加剧腐蚀。
6.1.7 防止加油站油罐对地下水源和附近江河海岸的污染,是我国治理和保护环境的一部分。加油站对地下的主要污染源是油罐。目前各个国家对加油站的油罐所采取的防渗漏扩散的保护措施要求和做法各异。例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多采用复合式双壁罐,并自身带有能够发现渗漏油的检测装置。我国现在也着手近行这方面的技术探索。目前,对油罐常采用防水混凝土箱式内填土(砂)埋设方法,箱底及内壁一定高度范围内贴做玻璃防渗层,并在箱内设置供人工或仪器能够发现油罐是否渗漏油的检测装置。此种做法已在北京市强制推行。
6.1.8 规定油罐的各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既是功能上的常规要求,也是安全上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不损伤装油部分的罐身,便于平时的检修与管理,避免现场安装开孔可能出现焊接不良和接管受力大、容易发生断裂而造成的跑油渗油等不安全事故。规定油罐的出油接合宜设在人孔盖上,主要是为了使该该接合管上的底阀或潜油泵拆卸检修方便。
6.1.9 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油品出现喷溅产生静电,发生火花,引起着火。由于喷溅卸油产生静电,引起的着火事例很多。例如:北京市和平里加油站、郑州市人民路加油站都曾在卸油时,进油管未插到罐底,造成油品喷溅,产生静电火花,引起卸油口部起火。
6.1.10 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的油品要靠加油机自身吸出油品加油。要求罐内
加油加气站元旦节前安全隐患122(最终五篇)
本文2025-01-09 04:13:12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2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