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122[优秀范文五篇]

栏目:自查报告发布:2025-01-09浏览:1收藏

第一篇: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自查报告

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自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县xx乡属新阶段扶贫开发二类重点贫困乡,20xx年被确定为全省“减贫摘帽”乡镇之一。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国家扶贫攻坚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xx党办发〔20xx〕1号)文件精神,《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xx夫领办〔20xx〕8号)文件精神,以及《安市办发〔20xx〕22号》和《安市办通字〔20xx〕96号》文件精神,举全乡之力,狠抓扶贫开发工作及其“减贫摘帽”工作的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业发展向产业化迈进,促进了农民的快速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预计今年可达7284元,贫困发生率下降4.5个百分点,年底可实现“减贫摘帽”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xx乡开展“减贫摘帽”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第一副组长、经济发展办、农业服务中小、林业站、水利站、村建所、社会事务办、合医办、各村村委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乡减贫摘帽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实施“减贫摘帽”工作的领导。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全乡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减贫摘帽”工作氛围。一是通过专题会议宣传,政府召开动员大会,联席会议,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二是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实施“减贫摘帽”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大扶贫”氛围。

为了实现年度“减贫摘帽”工作目标,年初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xx乡减贫摘帽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及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

对“减贫摘帽”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乡党委、政府与相关责任单位(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和工作内容及时限。

为推进“减贫摘帽”进程,进一步强化“领导、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工作机制,对挂帮贫困村、贫困户作了明确规定,对计划减贫摘帽的贫困村挂帮坚持“不脱贫、不脱钩”。结合党建扶贫、“同步小康”等工作,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为顺利推进全乡“减贫摘帽”工作,乡党委、政府把“减贫摘帽”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将工作结果作为个人年度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考评依据,对“减贫摘帽”工作不重视、成效不明显、贫困发生率上升、群众收入差距拉大或未按计划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有关单位(部门)责任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评先选优”,并取消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评奖。除重大自然灾害外,对巩固脱贫成果不力、“摘帽”后出现反弹、贫困发生率不降反升的,除取消年度资金外还追究有关责任。对如期完成“减贫摘帽”目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我乡土地、气候等资源和条件,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截止目前,我乡新增种植核桃、晚熟李子、脱涩柿子等特色经果林1720亩,上半年规范化种植蔬菜3500亩,烤烟种植面积逐年上增,20xx年种植面积已达4500亩。

近年来,我乡向上争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资金2500余万元,切实改善了我乡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为我乡“减贫摘帽”以及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对半年来“减贫摘帽”工作的认真自查和总结,由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以及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对照全年工作目标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加之我乡连续遭受两次特大暴雨袭击,严重受灾,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下半年,我乡将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是对照“减贫摘帽”全年各项目标和要求,扎实认真开展和做好“减贫摘帽”各项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和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扶,扎实开展生产自救和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年度“减贫摘帽”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二篇: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自查报告

**县**乡属新阶段扶贫开发二类重点贫困乡,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减贫摘帽”乡镇之一。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国家扶贫攻坚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党办发〔2011〕1号)文件精神,《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夫领办〔2011〕8号)文件精神,以及《安市办发〔2011〕22号》和《安市办通字〔2011〕96号》文件精神,举全乡之力,狠抓扶贫开发工作及其“减贫摘帽”工作的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业发展向产业化迈进,促进了农民的快速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预计今年可达7284元,贫困发生率下降4.5个百分点,年底可实现“减贫摘帽”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乡开展“减贫摘帽”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一、“减贫摘帽”相关指标及社会各项事业完成情况

(一)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2013年**乡乡村农业人口34253人,农村贫困人口5547人,贫困发生率16.19%;2014年预计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46人,贫困发生率11.68,下降4.5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7284元,比上年递增18%,达到考核标准。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三农”工作快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共完成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500多万元,实施水、电、路、生态及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开展农机培训150人次,雨露计划培训200人次,农技培训450人次,全乡2014年调进“两杂”良种15000公斤,完成水稻、玉米、油菜450亩测土施肥示范工作,2014年预计全乡粮食产量可达到14200吨;农业产业发展向产业化迈进,蔬菜产业迅速发展,2014上半年达到3500亩,兴办规模化养殖场2个,半年实现肉类总产量12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7%,禽蛋产量820吨,比上年增长10.85%;中药材种植850亩;烤烟种植5600亩。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庄环境整治更加亮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教育工作有序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5.94%;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2.28%;按两基口径统计,学前三年入园(班)率90.95%;小学六年巩固率为63.18%;初中三年巩固率为 83.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2.65%;“三残”儿童入学率100%。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扎实推进。全乡外出务工人员 3760 人,其中女性1320 人,男性2440 人,全乡剩余劳动力在本乡务工人员650人,共计输出农村劳动力4410 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劳务经济总产值2.3688亿元。

4、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全乡育龄妇女5761 人,采取避孕节育措施 5310人,综合避孕率为 89.5 %。流出已婚育龄妇女890 人,流入人口 110 人,验证率为 100 %,持证率为 98.1 %。

5、民生工作落实到位。实施生态移民搬迁257户1024人,切实有效地解决深山区、石漠化区农户和村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民政救济生活困难特困户、低保户、优抚对象 1045户 1759 人,发放救济粮大米 72285 公斤,棉衣 567件,棉被 680 床。发放低保金936444 元。基层政权建设,村务、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到位,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6、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新农合参合人数34253 人,参合率 98.6 %。全乡7岁以下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98.3 %,儿童体检率100%。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突出抓好粮、油、肉、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等重点食品检查。

7、整脏治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效果。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工作;分段划区域落实到单位、个人头上,实行全天候督查;结合“三创三建”、“景观整治”等活动,多形式开展整脏治乱工作。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工作主线,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为**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和治安环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乡也清醒地认识到,**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事关全局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农民收入水平低;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各项社会事务发展滞后;四是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较大;五是资源开采带来的矛盾突出,解决和治理难度较大;六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单位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这些问题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二、开展“减贫摘帽”工作的具体做法及措施

(一)成立乡“减贫摘帽”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第一副组长、经济发展办、农业服务中小、林业站、水利站、村建所、社会事务办、合医办、各村村委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减贫摘帽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实施“减贫摘帽”工作的领导。

(二)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全乡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减贫摘帽”工作氛围。一是通过专题会议宣传,政府召开动员大会,联席会议,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二是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实施“减贫摘帽”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大扶贫”氛围。

(三)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

为了实现“减贫摘帽”工作目标,年初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乡减贫摘帽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及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对“减贫摘帽”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乡党委、政府与相关责任单位(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和工作内容及时限。

(四)深化挂帮工作,强化帮扶效果

为推进“减贫摘帽”进程,进一步强化“领导、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工作机制,对挂帮贫困村、贫困户作了明确规定,对计划减贫摘帽的贫困村挂帮坚持“不脱贫、不脱钩”。结合党建扶贫、“同步小康”等工作,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五)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

为顺利推进全乡“减贫摘帽”工作,乡党委、政府把“减贫摘帽”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将工作结果作为个人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考评依据,对“减贫摘帽”工作不重视、成效不明显、贫困发生率上升、群众收入差距拉大或未按计划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有关单位(部门)责任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评先选优”,并取消目标绩效管理考评奖。除重大自然灾害外,对巩固脱贫成果不力、“摘帽”后出现反弹、贫困发生率不降反升的,除取消资金外还追究有关责任。对如期完成“减贫摘帽”目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增收渠道,不断巩固和提高农民收入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我乡土地、气候等资源和条件,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截止目前,我乡新增种植核桃、晚熟李子、脱涩柿子等特色经果林1720亩,上半年规范化种植蔬菜3500亩,烤烟种植面积逐年上增,2014年种植面积已达4500亩。

(七)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为“减贫摘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乡向上争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资金2500余 万元,切实改善了我乡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为我乡“减贫摘帽”以及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对半年来“减贫摘帽”工作的认真自查和总结,由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以及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对照全年工作目标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加之我乡连续遭受两次特大暴雨袭击,严重受灾,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下半年,我乡将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是对照“减贫摘帽”全年各项目标和要求,扎实认真开展和做好“减贫摘帽”各项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和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扶,扎实开展生产自救和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减贫摘帽”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三篇:正安县“减贫摘帽”自查报告

正安县2011“减贫摘帽”工作

自查评估报告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2011首批“减贫摘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乡(镇)进行考核验收的通知》(黔扶领办[2012]1号)要求,我县对2011“减贫摘帽”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和评估,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正安县位于遵义东北部,县城北距重庆220公里,南距遵义140公里,贵阳295公里,是贵州襟联重庆的前沿,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全县辖19乡镇,152个村(社区、居委会),61万人,国土面积 259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两欠”(欠开发、欠发达)山区农业县,属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19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属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贫困乡镇,有贫困村304个(原自然村),2010年末,人均纯收入在127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5.36万人。2011年以来,按照省、市关于扶贫攻坚减贫摘帽工作的总体部署,正安县围绕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战略和县委高速发展、加快脱贫、推进跨越的总体要求,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将“减贫摘帽”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及时成立了减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操作的实施方案,形成了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的深厚氛围,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全县扶贫攻坚减贫摘帽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目标完成情况

1、全县扶贫攻坚自查评估情况

据县统计局和调查队测算,2011 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 亿元,比 2010 年增加 亿元增长 %,人均地方财预算内收入达到 万元,比上年增长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1元,比 2010 年3021元增加680元,增长幅度达18%;农村贫困人口由 2010 年的15.36万人下降到13.26万人,减少2.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下降到22.3%。

2、贫困乡镇“摘帽”目标自查评估情况

通过自查评估,2011年拟摘帽的和溪、瑞溪、庙塘三个乡镇顺利完成了减贫摘帽各项指标,达到了“摘帽”标准。

和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1元,比上年增加620元;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10329人下降到8944人,净减少1385人,贫困发生率从25.4%下降到22%,下降3.4个百分点。

瑞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83元,比上年增加526元;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8269人下降到7037人,净减少1232人,贫困发生率从23.5%下降到20%,下降3.5个百分点。

庙塘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13元,比上年增加348元;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5563人下降到4768人,净减少795人,贫困发生率从24.1%下降到20.7%,下降个3.4百分点。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坚持将“减贫摘帽”工作与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推进,重点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成,县四家班子全体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涉及39个单位和部门的“减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确保协调到位。建立了“减贫摘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联席会议牵头议事作用,定期研究扶贫攻坚有关工作,督促指导乡镇“减贫摘帽”工作。三是确保责任到位。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共正安委、正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现减贫摘帽目标的意见》、《正安县扶贫攻坚“减贫摘帽”工作方案》《正安县扶贫攻坚减贫摘帽挂工作方案》有关文件,将减贫摘帽工作纳入县政府部门目标考核,逐年进行细化、分解,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党政领导、乡镇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指导扶贫攻坚工作格局。

2、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坚持创新方法,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扶贫攻坚减贫摘帽工作的氛围。一是开展专题会议宣传。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扶贫部门召开了有关业务会议,贯彻政策和上级有关精神到位;二是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县内信息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全面宣传实施“减贫摘帽”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共同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大扶贫投入,加强攻坚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扶贫支持力度。围绕县委、县政府“减贫摘帽”任务安排,突出特色产业开发、培训转移和民生改善等重点,为减贫摘帽目标乡镇编制上报了核桃、茶叶、生态养羊和产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一大批对具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和好项目,为实现摘帽目标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加大县级扶贫投入力度。为确保减贫摘帽目标实现,自减贫摘帽工作启动以来,县财政统筹安排了760万元用于支持三个乡镇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和产业建设,当年预算100万元作为“减贫摘帽”奖励及工作经费,预算100万元作为专项扶贫贴息资金,并以实施集团帮扶、草地生态畜牧、核桃产业化扶贫等项目为契机,积极推动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参与减贫摘帽工作。三是加大部门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按照“渠道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要求,安排的项目资金必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到“减贫摘帽”目标乡镇。一年来,庙塘、瑞溪、和溪三个乡镇累计整合各类资金共2.32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态建等方面的建设。

4、深化挂帮工作,强化帮扶效果。为推进“减贫摘帽”进程,进一步深化“县级领导挂帮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对挂帮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定,对计划减贫摘帽的乡镇及行政村的挂帮要坚持“不脱贫、不脱钩”,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要分别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并在所联系的乡镇中确定4 一个帮扶村和2户贫困户,同时要为帮扶的乡镇组织不少于20万元的资金;县直部门定点挂包1-2个村,本部门干部要在挂包的村,采取“一帮一”等形式,帮扶1-2户贫困户。保证了当年减贫摘帽的乡镇都有领导联系,贫困村都有部门帮扶,每个特殊困难的贫困户都有干部帮助。

5、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为顺利推进全县“减贫摘帽”工作,对全县“减贫摘帽”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县委、县政府把贫困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减贫摘帽”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将工作结果作为个人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依据,对扶贫开发工作不重视、成效不明显、经济发展缓慢、贫困发生率上升、群众收入差距拉大或未按规划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贫困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当年内不得“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并取消考核目标绩效奖。除重大自然灾害外,对巩固脱贫成果不力、“摘帽”后出现反弹、贫困发生率不降反升的,除取消省定的奖励外还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凡如期完成“摘帽”目标的贫困乡镇,摘帽当年县内奖励资金5万元,对挂帮“摘帽”乡镇的部门根据业绩进行表彰奖励。

四、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对策

虽然我县的“减贫摘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到2013年全县“减贫摘帽”目标以及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省、市县在“减贫摘帽”工作推进上,政策支撑上 5 尚有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减贫摘帽”工作的专项投入。二是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还较单一,传统经济和劳务收入仍是贫困群众主要增收来源,产业收入上还不稳定。三是自然生态条件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天控农业比例仍然很大,返贫现象还较突出。四是社会保障水平还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减贫摘帽”目标要求,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围绕“55321”的工作思路,推进全县扶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落实好五基要求,就是“培育基础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基本素质、构建基本保障、夯实基础队伍”;二是抓好五大产业,在抓好烤烟、畜牧、薯类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白茶、核桃、野木瓜、方竹、大鲵”等特色产来;三是用好三大载体: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和集团帮扶贫;四是突出两个严格:严格抓好项目落实,严格项目资金监管;五是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目标”。

正安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2年3月15日

第四篇:减贫摘帽自查报告1

官和乡2012年“减贫摘帽”工作完成情况

自 查 报 告

县委、县政府:

我乡2012年的“减贫摘帽”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根据我乡与江口县人民政府签订的《江口县2012年扶贫攻坚“减贫摘帽”目标》责任书,现将工作开展情况自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贫困发生下降率:2011年全乡户籍人口9586人,农业人口9158人,贫困人口4129人,贫困发生率为45.1%;2012年户籍人口9785人,农业人口9357人,贫困人口3699人,比2011年减少430人,贫困发生率从45.1%下降到39.5%。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73元,比2011年的3865元增加708元,同比增长18.3%。

通过自查,我乡各项指标均超过考核指标,实现了“减贫摘帽”目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健全组织体系,上下联动强领导。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任常务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乡直各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122[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自查报告贫困乡减贫摘帽工作自查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
点击下载
分享:
上一篇:依法行政122[5篇]下一篇:师德师风122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