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任务122
第一篇: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巴州区民政局
2011年度完成市民政局下达目标任务
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民政局:
2011年,2011年是全面落实民政事业“十二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民政重点工程的推进之年。从年初开始,我区民政工作始终围绕民政“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省民政厅“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要求和巴中市民政局“依法、规范、阳光、高效”的工作要求,做到了思路新、措施实、效果好,确保了“十二五”起步稳、开局好、推进快。近期,我局组织专人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责任务(70分)
(一)保障改善民生(35分)
1、今来,我区积极探索创新低保工作管理新模式,逐步建立健全了渐进退保承诺评估监督机制,使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步入了法制化、制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轨道,有效推动了城乡低保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一年来,全区有城乡镇低保户64594户,保障人数达180411人,发放了保障金15297.5万元。其中有城镇低保28005户72156人,发放低保金9349.4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达152元,完成了任务数的105%;有农村低保户36589户,保障人数达108255人,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61
分重灾、一般受灾乡镇进行挂联帮扶,确保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当前,冬令春荒救济的调查工作正在抓紧实施,待上级下拨后,及时解决重灾区、高寒区和贫困乡镇无自救能力的缺钱、缺粮和无生计的贫困户,确保救灾钱粮在规定的时间内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不断提高救济工作水平。(3分)
5、新建 “慈善爱心超市”5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分)
6、自今年3月开始,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区孤儿进行了认真普查,建立了孤儿信息库,规范了孤儿档案资料,及时足额兑现了孤儿养育金,通过普查全区共有孤儿699名(集中供养52名、社会散居647名),发放孤儿养育金620多万元,集中供养孤儿月供养标准达到1000元,散居孤儿月供养标准达到600元,并加强了对福利机构的管理,在全市的评比中,我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被评为优秀社会救助机构;此外,在今年共资助6名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手术,成功对43名贫困家庭儿童进行疝气手术,并资助了14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2分)
7、今年来,我区的老龄工作紧紧围绕“六有”目标,大力营造爱老、敬老、助老氛围,发扬孝道文化,各项老年保障措施得到具体落实。一是为3219名老年人办理《老人优待证》;二是兑现百岁老人每月每人100元的长寿补贴;三是大力推行居家养老试点,成功承接全市居家养老现场会的召开;四是加强老年活
慰问团,到在乡老红军家中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1万多元,并深入到驻地武警、消防积极开展双拥活动,为退伍老兵举行欢送会,并发放了价值近2万元的纪念品;在了解市消防支队一战士家中经济极为困难,加之父亲遭遇车祸死亡的情况后,主动与其谈心,在安慰他的同时,并拿出5000元向其家人予以慰问。
(三)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取得好成绩。今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文件精神,根据文件要求,对退役士兵和专业士官的安置对象、范围、补偿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采取货币安置和工作安置双轨制运行,2011年我区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510人,发放自谋职业费406万元;二是全面完成了军队离休干部移交地方的安置工作,共接收移交离退休人员32人,遗孀2人,并对他们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三是根据我区实际,制定和落实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各项优惠政策,为300余名特困退伍军人给予经济上、生活上的扶持。
10、完成全区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对一至四级残疾军人住房情况进行普查,建立了信息档案。(4分)
11、完成城镇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接收安置。(2分)
12、严格落实了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和军休安置政策。(3分)
13、做好了特殊党费使用管理工作。(2分)
(二)增强社会自治(17分)
行政管理有关的纠纷。(3分)
28、组织开展了民政专项资金执法检查。(2分)
(二)效能建设(8分)
29、按规定报送和收取公文,按时限办理、及时转报下属单位上报市民政局公文。(3分)30、2011年以来民政工作外宣报道被省、市、区相关媒体采用120余条,其中被《中国民政》采用3篇,《中国社会报》采用2篇;《四川日报》采用1篇,四川省民政厅网站和<四川民政信息>采用3条,四川新闻网和新华社四川分社采用4篇,《四川民生》报采用8篇;《巴中日报》采用3篇、《今日巴中》采用3篇,市委《调研与决策》转发3篇调研文章,市民政局采用41篇。民政外宣工作达到了宣传发动群众、报道民政动态、总结推广经验、展示民政工作成效的目的。二是建立、开通了民政网站,进一步畅通了民政工作宣传渠道。三是编印完成了《民政服务指南》宣传手册。(5分)
(三)应急管理(3分)
31、进一步修订救灾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完善更新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信息。落实了安全、信访、维稳全员“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做好了应急处突准备。(3分)
三、服务质量(10分)
32、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无违规违纪行为发生。(3分)
910
副补院的路子。根据自愿结合为基础,各取所长为前提,实行分组运作。同时各组自订目标,年终考核,按比例分配,到组到人,调动了积极性。敬老院共分五个组,一是种植组,四季不间断种植蔬菜,不仅解决了敬老院的吃菜问题,而且还上市出售蔬菜,增加收入。二是养殖组,由在院老人养殖生猪、鸡、鸭,保证了敬老院每月自食生猪一头以上,不用再在市场上购买。三是编织组,敬老院老人大多来自农村,自小有编制技能,各敬老院组织老人编织背篼、刷把等农用小竹器,既丰富了老人的业余生活,也为敬老院增加了收入。四是劳务组,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根据自愿帮助敬老院周边缺劳户在农忙季节干农活。五是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按照每周制订的食谱,保障生活供应。截止今年10月,实现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以院补院,通过抓发展,激发了敬老院自身活力,并将逐步增加对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的救助实力,提高集中分散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附:
1、巴州区民政局2011年市局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表
2、巴州区民政局2011年获奖情况统计表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213-
第二篇:综合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关于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一、基本目标
(一)民生工程:分值4分,自查得分4分,全部按照县委
县政府要求完成任务。
(二)财税工作:分值4分,自查得分4分,圆满完成县财
税部门的任务。
(三)安全生产工作:分值4分,自查得分4分,全年无任
何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分值4分,自查得分4分,乡党
委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完成计生
任务。
(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分值2分,自查得分2
分,成立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具体责任人,严格按照相关要
求,按时、如期、准确的完成了各项报表工作任务,积极参加统计工作培训。
(六)耕地保有量: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圆满完成此
项工作。
(七)民族宗教工作:分值3分,自查得分3分,认真贯彻
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八)基层人民武装工作: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大力
宣传入伍政策,按量完成此项工作。
(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圆满完成此项任务。
(十)畜牧产业发展: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认真制定
全乡畜牧产业规划,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十一)扶贫开发工作:分值3分,自查得分3分,我乡
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圆满完成此项任
务。
(十二)法制县创建工作(含人民调解):分值2分,自
查得分2分,大力支持我县法制县创建工作,在我乡
境内开展普法宣传,认真调解人民纠纷。
(十三)森林防火:分值3分,自查得分3分,我乡重在落实,强化灾前防范,提升应急能力,有效遏制森林
火灾的发生,本,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十四)粮食生产: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我乡将粮
食生产技术落实到天地,优化粮食生产,粮食单位面
积产量提高。
(十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时、按量完成此项任务。
(十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大力宣传此项惠民政策,圆满完成此项工作。
(十七)民政工作: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严格按照
县民政局的要求完成此项工作。
(十八)政策性农业保险: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按
县金融办要求,圆满完成此项任务。
(十九)动物重大防疫: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严格
按照县畜牧局要求,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二十)卫生防疫: 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乡党委高
度重视此项工作,我乡认真贯彻卫生防疫方针,确保
该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十一)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分值2分,自查得分2
分,圆满完成此项工作。
(二十二)农村金融维稳: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圆满
完成此项工作。
(二十三)灾后重建审计工作: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积极配合县审计局完成此项工作。
(二十四)县交办的其他工作:分值3分,自查得分3分,圆满完成此项任务。
二、重点工作
(一)工业经济:分值1分,自查得分1分,圆满完成此项
任务。
(二)农业产业化: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我乡将此项
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增强我乡农业产业化意
识,积极协调各种问题。
(三)旅游产业发展:分值1分,自查得分1分,大力协调
配合完成此工作。
(四)招商引资:分值1分,自查得分1分,我乡招商引资
工作圆满完成。
(五)地质灾害防治: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制定地质
灾害防治方案,狠抓落实,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
得新的进展。
(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分值2分,自查得分2分,积极
响应县委宣传部号召,采取有力措施整治我乡城乡环
境并取得良好成绩。
三、保证目标
(一)要务督办:分值4分,自查得分4分,按照县委办、政府办要求,积极推行要务督办,确保我乡政令畅通。
(二)组织建设:分值5分,自查得分5分,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三)党风廉政建设:分值6分,自查得分6分,严格落实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积极倡导廉政文化,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创造廉洁自律氛围。全年来无一件腐败现象发生。
(四)宣传思想及精神文明建设:分值5分,自查得分5分,圆满完成县委宣传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五)构建和谐社会:分值20分,自查得分20分,乡党
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乡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
四、创先争优及特色工作
(一)代坝天麻科技园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加2分;
(二)居委会“五零”工作法取得良好成绩,加2分;
(三)我乡充分发扬 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精心组织,操作规范,措施有力,圆满地完成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特别是我乡人大主席赵文学同志成绩突出,被县人大评为换届选举工作先进个人,加2分;
(四)我乡对照上级残联部门制定的工作目标,按要求完成目标制定,实行到位,落实到人,使得我乡残联工作顺利开展并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谭亚东同志还被评为残联工作先进个人,加2分。
第三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推荐)
汉卫字(2011)号 签发人:张 宁
汉阴县卫生局
关于2011年元至七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 县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元至七月,我县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政府、市卫生局下达的重点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合作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精神文明建设及卫生部门承担的医改重点任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及职能工作:
(一)医改工作:2011年我县认真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要求,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全面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了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县医改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印发了《关于印发汉阴县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汉政办发„2011‟51号),确定了2011年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措施,对医改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县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也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将2011年各自承担的医改任务予以分解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全县参加新农合农民244589人,参合率95%;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10032人,参保率96%;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7510人,参保率97%。城镇医保合计参保27542人,参保率为96.6%。解决了全部依法关闭破产和改制国有企业2009年底以前退休人员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共计参保1357人。目前,我县医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不断提高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按要求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70%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职工医保为32万元(含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城镇居民医保为10万元(其中基本医保4万元,大病救助保险6万元)、新农合5万元,均已达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大力发展中医药,将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在现有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10%。
积极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扩面工作,将达到规范化标准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将基层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全部纳入支付范围。从2011年起建立了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目前各定点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室对参保居民符合条件的门诊治疗费用已经实行了即时报销。建立医保大病救助制度,从2010年起对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职工按医疗保险规定报销后,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部分实行分段救助。从2011年起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大病救助制度,参保居民按医保规定报销后,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在6000元以上的部分实行分段救助。民政部门出台了《汉阴县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二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明确了“小范围起步、限定额度、限定病种、总结完善、逐步放开”的医疗救助工作原则,规定了社会上的特殊人群参保及及救助标准。农村五保户、流浪乞计人员实行零起付线,合疗报销后民政全额救助,同时又实行了城市低保户住院自付费用的二次救助工作。
截止目前,我县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603万元,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160万元,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收入4132万元、支出1959万元、结余2173万元,累计结余4801万元,均符合基金控制要求。
2、深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实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
按照“防治必须、剂型适宜、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中西药并重、临床首选、保障供应、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10年10月起,在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从11月起,在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三统一”。目前,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均达到80%以上,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开展了药品统一配送,机构配送率达到100%。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措施,严格规范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行为,监督配送合同的严格执行,确保按时药品配送和及时货款结算,督促医疗机构执行药品统一价格。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合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强化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药事管理,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制度,同时,将国家基本药物纳入医保及新农合报销范围,鼓励和引导患者使用基本药物。组织卫生、药监、监察、物价等部门开展药品“三统一”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次,制定了《汉阴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配送企业履约保证金管理办法》,并对配送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处罚,使药品“三统一”工作日趋规范。今年1-6月,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申报配送“三统一”中标药品400品种、1240品规,配送企业为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配送中标药品354品种、1097品规、价值347.42万元。
3、强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建设。县医院门诊医技楼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000万元,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项目建设规模11600平方米,总投资182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施工。县中医院迁建工程新建门诊住院楼主楼和附楼各一幢,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202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401万元,目前主楼已竣工投入使用,附楼也即将完成建设。二是加大乡镇医疗卫生设施投入。1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筑总面积19189平方米,总投资2479万元,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投入资金25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对18所乡镇卫生院常用医疗设备进行了补充。三是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在省财政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每个村卫生室奖补3000元,并将省厅配发的村卫生室设备全部配发到位,有力推动了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实现了全县179个行政村均有一所规范化村卫生室的目标,顺利通过省、市组织的验收,有力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底。四是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已完成规划方案制定并上报。
4、继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财政是政府的综合管理部门,在推进医改工作承担着重要责任,县政府始终坚持财政服务大局,把推进医改工作体现在公共财政的理念中落实到工作中,本着“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医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一是确保特殊人群医保参保工作。妥善解决我县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加大医保补助力度,截止目前已预算医保补助资金468.15万元;二是提高医保补助标准和救助水平,扩大救助范围。截止目前,按照2011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实际参保人数,共补助医保资金112万元,使我县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了中央、省、市要求的每人每年200元的标准,同时对县域内的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及低保对象26504人、城镇居民中的三无及残废人员157人进行了医保救助,共计安排医保资金81.51万元。今年5月10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县财政全额供养单位应缴纳的大病医疗救助保险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三是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正常运转。在《汉阴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综合补偿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三统一”和基层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财政补助标准由6000元提高到10000元;四是认真研究医改财政投入政策,对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及医保、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的提高部分尽早作出预算安排并按进度拨付。从支持和服务医改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止目前,已落实县级医院经费补助84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经费补助1776.5万元、2011年人均25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70万元。
5、继续实施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由卫生部门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和考核方案,加大了规范化考核力度,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达到178761份,建档率60%;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技术培训,加强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重症精神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高血压规范化管理3682人、管理率88.6%,糖尿病规范化管理1395人、管理率52.8 %;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26人。开展了第二轮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为孕产妇提供免费保健服务,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92%和84.3%,为1496名农村孕产妇实行了免费住院分娩,住院分娩率98.8%。为932名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1445人。
以抓好控烟工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控烟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6、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积极借鉴兄弟县区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县人民医院为突破口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通过多次调研和讨论,制定了试点方案,县医改领导小组正在组织讨论和调研。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缩短群众就医等候时间,探索建立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在县级医院广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确定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县人民医院选择10个病种,其他试点单位选择了5个以上病种进行试点,积极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在县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县直医疗单位同时在5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进一步加强药事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临床药事管理组织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提出本单位临床合理用药的目标要求,并对本单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认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大力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全面梳理和解决本单位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继续加强院务公开,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县人民医院试点推行电子病历,经过多方考查论证,已形成初步建设方案。同时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支持力度,截止2011年6月底,县财政当年补助县级医院840万元,较去年净增295万元,增幅达54%。
7、积极推进开展县镇一体化试点,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
以县人民医院和平梁中心卫生院为县镇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单位,双河中心卫生院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单位,印发了《2011年推进县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组织试点单位召开座谈会,探索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积极开展试点。
一是县人民医院和平梁中心卫生院分别成立了领导机构,由县卫生局负责两院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和工作协调;二是县人民医院组织临床业务骨干和医院管理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卫生院开展工作,并由两院定期对工作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三是在坚持“两不变”的前提下,抓好“四统一”。在保持卫生院现有机构性质和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在工作组的指导下,对卫生院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等进行统一规范,达到管理有序、质量可控、患者满意的要求;县人民医院坚持每月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对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医院感染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医疗安全防范、财务管理等进行培训、指导、检查,不断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将卫生院临床医务人员分期分批安排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培训;同时加强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将县人民医院的考核制度和考核要求引入到卫生院,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绩效挂钩。县镇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平梁中心卫生院的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不断提高,门诊人次数和住院人次数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0%和40%,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011年6月,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县所有乡镇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一是以方便群众、合理配臵卫生资源为原则,合理设臵村卫生室,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标识牌匾。村卫生室在保持目前所有权形式不变的前提下,由所属乡镇卫生院进行乡村一体化统一管理。二是明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人员必须取得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按照相关规定和资质要求会同村委会确定并履行注册手续,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管理,并建立村卫生室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退养等情况及时入档,动态管理。三是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医疗机构工作。四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实行药品“三统一”。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目录规范用药,建立购销台账。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所有医疗器械和基本设备,由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统一验收入库,实行固定资产登记,全部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并实行动态监管。五是由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所有财务工作实行独立核算、统一管理。六是各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核心,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组织实施对所属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
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乡镇卫生院对照标准积极开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县卫生局于6月底组织对各单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和验收。(二)固定资产投资:元至七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6万元。中医院南迁项目综合门诊住院楼主楼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综合门诊住院楼附楼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县医院门诊医技楼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计划投资7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臵换及三通一平,需拆除的两栋门诊楼已拆除完毕,规划设计图已通过评审,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签订了岩土工程勘察合同并进入勘察阶段,施工蓝图部分正在进行设计,预计8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县妇幼保健院南迁项目建设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县卫生监督所综合办公楼正在进行主体施工。1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项目工程审计工作已结束。
(三)爱国卫生:
1、在全县城乡组织开展了以“清洁家园,根除陋习,促进健康”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对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六小行业、门头广告牌匾、牛皮癣、东西农贸市场、养犬管理、环卫死角死面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对316国道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20余次,彻底清理“五堆三乱”、违章建筑200余堆次,开展环境卫生大清除活动12次,参加人数2万余人次。取缔占道经营、杂物堆放1500余起;取缔违规破损门头广告招牌、灯箱等40余个;教育违纠20余人次,清除非法广告3000条次。
2、扎实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活动。一是联合县双创办制定下发了卫生乡镇、卫生村(社区)创建规划的通知,下达了2011年卫生创建工作任务。二是牵头组织抽调卫生、双创办等单位12名同志组成3个检查验收组,于2月18日—2月28日对照《汉阴县卫生乡镇(村)标准》和《汉阴县卫生先进单位标准》,分别对2010年全县申报2个卫生乡镇、41个卫生村和61个卫生先进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命名表彰观音河乡、城关镇草桥村等20个村、汉阴县监察局等33个单位为汉阴县2010县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三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乡镇(村、示范户)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按照省、市、县级卫生标准,积极争创省、市、县级卫生先进单位。截止目前申报情况: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5个、省级卫生单位5个;市级卫生镇3个、市级卫生村13个、市级卫生单位6个;县级卫生镇1个、县级卫生村13个、县级卫生单位27个。经检查指导推荐,市政府命名表彰2010市级卫生乡镇1个、卫生村8个、卫生单位8个。省爱卫会命名表彰2010省级卫生示范单位2个,省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单位3个,省级卫生村5个。
3、积极开展控烟活动。一是联合双创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2011年无烟单位创建的通知》和《关于落实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充分认识控制吸烟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一项重要内容,迅速安排部署,形成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舆论共同监督的控烟局面。二是召开了全县卫生系统控烟培训会,与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目标责任书,所有参会人员在“拒绝烟草,从医做起”的条幅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以身作则,拒绝烟草,以实际行动支持控烟活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切实提高了大家对控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起到了良好的动员效果。三是在“5.31世界无烟日”各乡镇卫生院在辖区街道设点开展禁烟宣传,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等县医疗卫生单位在城区繁华路段展示健康教育、控烟知识展板10面,分发控烟宣传资料2000多份,向全社会大力宣传烟草给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知识以及戒烟的方法和技巧等,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公共卫生:
1、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在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中,我们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医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制订实施方案,合理设定项目和任务目标。要建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上报制度和通报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责任主体,根据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卫生、财政部门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主体,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和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根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乡村医生承担的工作任务,明确补偿标准,并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偿,调动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2)严格绩效考核、开展督导检查。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10‟112号)要求,我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式与方法,切实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资金拨付及机构内部收入分配相挂钩,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服务,确保全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在今年上半年组织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资金管理以及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等。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时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2、免疫规划管理。继续巩固免疫规划规范管理示范县创建成果,全县19个预防接种门诊和110个村级预防接种点得到进一步加强,三级防保网络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儿童免疫建卡率、建证率达100%,卡介苗接种率100%,脊灰疫苗接种率99.67%,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9.41%,麻苗接种率99.93%,乙肝疫苗接种率99.71%,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达95.97%,流脑疫苗接种率99.71%,乙脑疫苗接种率99.67%。
为加强乙肝控制,根据《陕西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下达2010年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陕财办社„2010‟77号)和卫生部《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要求,我县于2009—2011年在全县范围内对1994—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补种,补种分两个医改完成。2009年已顺利完成1994—1995年两个年龄组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2010年已对1996—2001年六个年龄组完成了前两针次的补种工作,2011年上半年对1996—2001年出生儿童乙肝笫三轮补种工作,应种儿童11860人,实种11534人,接种率为97.25﹪;对2002—2004年出生儿童乙肝查漏补种,应种人数7702人;实种人数7667人,接种率99.55%
3、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认真落实“孕免”项目政策,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定点医疗单位的督导上,要求严格执行最高限价、服务包内容,严把剖宫产指针。4月分组织对全县几所定点助产机构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专题督导,对存在问题现场指出并纠正,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以按季度的督导形式对全县18个乡镇妇幼工作、资料管理及妇幼项目全面督导两次,并利用召开例会进行项目专题培训。2010年农村产妇2951人,住院分娩2930人,享受项目补助人数2818人,住院分娩率99.2%,补助比例95.5%。
(二)认真贯彻落实0—36月龄儿童保健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政策。这两个项目内容基本涵盖了以往常规儿童、孕产妇保健工作内容,但服务质量要求更高,资料要求更细。通过短时间的摸索,各乡镇基本能够合理运作,确保
目标任务122
本文2025-01-09 03:55:11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21045.html
- GB/T 5019.4-200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4部分:云母纸
- GB/T 5019.2-200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GB/T 4617-2009塑料 酚醛模塑制品 丙酮可溶物的测定
- GB/T 2942-2009硫化橡胶与纤维帘线静态粘合强度的测定 H抽出法
- GB/T 15908-2009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液压用织物增强型 规范
- GB/T 15597.1-2009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
- GB/T 15596-2009塑料在玻璃下日光、自然气候或实验室光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
- GB 15382-2009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 GB 15258-200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 GB/T 15022.4-2009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 第4部分:不饱和聚酯为基的浸渍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