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加2022版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感悟与体会

栏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让学习真正发生——2022新课标学习感悟与体会

人总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心生恐惧,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定会涌现很多新事物,而我们若想与时俱进,则必须勇于走出舒适区,迎接新事物,迎击新的挑战。

新课标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件新事物。可以说,从教以来,我从没有像这次般近距离地接触它,观察它,学习它。在张虹老师和刘广文老师的带领下,在全体工作室成员的热烈讨论中,我对新课标的感觉由陌生变得熟悉,由模糊变得清晰,尽管现在仍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触良多,也迫切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的工作中做出改变。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适应未来国家发展的人才。

在深入学习新课标以前,我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分数,培养具有真善美的人。让学生迅速而全面地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在高考中发挥语文的最大助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曾是我的职业追求。所以彼时我的目光聚焦的是高考,至于学生未来进入社会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具备怎样的素养,则没有过多考虑。如今看来,这种想法极其短视,没有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用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算是考试机器,更别提核心素养的提升。尽管在课堂上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但也只是偶然为之,并没有完全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而新课标则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新课标的站位更高,它拓展了我的眼界,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而不仅仅是把学生送入大学。

二、转变教学方式,还课堂给学生。

上班伊始,我就曾苦恼于用过去老师教我的一套方法再来教我的学生,但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因为过去的模式好用而惰于改变,课堂上仍然以讲为主。担心学生懒惰,甚至把字音,字义提前查好标注在课件中,学生只需要看一看或拿起笔记一记;有时为了赶进度,甚至压缩学生活动思考的时间,一味的讲,甚至满堂灌,甚至占用晚自习讲课。老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的精神恹恹,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成绩也上不去。而新课标的制定以及新教材的编排致力于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设置任务群单元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深度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学习真正发生,而不再只做一个听众和被动接受者。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一个转变,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三、转变教师职能,做积极的引领者。

从前的语文课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并不能主动参与其中。而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做一个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去完成任务,真正参与进来。那么一个高明的导演就要做到提前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还要善于创设任务情境,合理设置目标。让教材、学生和情境有机融合,发生良好的化学反应,达到预设目标。而这个目标的设定既要有挑战性,又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能够完成的,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案和学生之间的搬运工,他是调动全局的一个引领者。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善于把控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他的使命是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这样的角色转换让我觉得新鲜,同时内心又惴惴不安。我不禁扪心自问,我能胜任引领者的角色吗,我能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吗,我又该如何做呢?好在全国各地的同仁都做出了探索,我想只要善于学习,虚心求教,再结合自身实际,还是可以尝试去做好的。

尽管今年没有教高一,但我真正感觉到了新课标新教材带来的变化。我在想是不是可以用新理念,新教法去教老教材呢?答案一定是可以的,毕竟,仅仅是教学材料发生了变化,而教师和学生一定愿意沐浴在这改革的春风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202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内容更加充实。

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工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力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

二是同中有异。

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

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一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

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

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

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I”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一统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一-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不但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

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书法。

新课标,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予了我许多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

地融进课堂,重

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

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

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中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心得体会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

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目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话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教师参加2022版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感悟与体会

让学习真正发生——2022新课标学习感悟与体会人总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心生恐惧,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定会涌现很多新事物,而我们若想与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