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栏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发布:2025-01-08浏览:1收藏

第一篇:第六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六周---科技中学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导学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第六周,外出科技中学参加教研活动,听了江老师的一节课《因特网上的信息搜索》,以及基于导学案的课,虽然我们因为路程太远一路堵车有点迟到了,但是从课堂效果以及学生学习任务包的学习任务单上看,这节课的内容还是非常精彩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堂环节设计也是非常出色的,从课前学习到课中的合作探究再到课堂知识小结最后到课堂效果监测与评价,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设计得非常到位,一节本事很难上的课在江老师的安排下多了很多趣味,也多了很多拓展,给了学生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与体验。

之后江老师基于本节课使用的导学案展开了《导学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讲座,在讲座中江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导学案的目标意义以及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再到自己的探索尝试,基于导学案的任务驱动学案改造,江老师通过多个学科多个不同课型的导学案的对比研究,发现了导学案设计中不合理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寻求改进策略,并以刚刚一节导学案设计的课程为例,告诉我们导学案中需要多补充学习资料,需要增加学习链接,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总结,并需要做到任务的分层设计,最后导学案要突出展示与交流,能够完成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基于自己的尝试研究最后江老师给出自己的思考,导学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需要突出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导学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方法性原则以及真正在课堂中使用的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说讲座的内容非常充实,本身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喜欢使用导学案的老师,一直觉得导学案可以让课堂思路更加清晰,也让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分层次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有不同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但是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还是需要多多探究多多改进完善的!江老师的探索态度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新教师的我们积极学习!

第二篇:第五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五周---外出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第五周,外出参加了“VR/AR+教育”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学变革论坛活动,一场非常精彩的关于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专题活动,新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

VR/AR(虚拟现实)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全新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最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教育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地区,已经将其以“智慧课堂”的形式引入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说实话,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应该对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是非常敏感的,一直以来自己也是非常关注新技术这一块发展的,虽然早在两年前对VR就已有接触,也参加过很多这方面的展示培训活动,而我却一直没有过多深入研究,今天正好借着家门口(厦门实验小学)的活动过去听了相关的专题讲座以及教学展示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老师的讲座《未来学校与VR在教育中的应用》,看标题是十分严肃的学术类型,而真正现场聆听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场内容深刻丰富却十分有亲和力的讲座,换句话说高大上的理论在讲座中变得如此接地气,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确切估计的,因为它真正的发展速度永远比我们预期要快,就像讲座中《未来生活》的片段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欢喜,未来的生活真的好便捷。但转过来思考,当新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接近可以代替人的时候,人应该做些什么?而面对教育,我们又该思考未来十年之后的学生出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那现在就该想想他们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到底能不能完全替代人?技术到底能不能彻底颠覆教育?未来教育是不是不再需要教师?而需要的教师又是什么样的角色?仿佛一下之间有了更多更难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就像自己在讲座论坛中的评论:“未来教育并不遥远,技术可以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但技术终归只是工具,真正的教育依然是以人为本,所以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如何用好技术来带动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返回到学校开始上课,一边上课也一边在思考,教师站在讲台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真正给他们带来收获,是灌输知识吗?还是启迪智慧?我想99.9%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后者,那究竟又该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怎么样做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是依靠技术吗?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吗?是使用微课吗?是使用教学平台吗?

一直到下课之后有空看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曹博士的《【深度好文】终于把“未来学校”和“互联网+教育”说清楚了》文章,表示真真发自内心的共鸣,自己所思所想跟曹博士文章里说到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彻,写的非常深入,不得不佩服果然是大家,作为一只技术教师道路上探索的菜鸟,真真应该多多学习,多看,多思,多写,整理出自己的学习笔记,在教育这条道上,要尊重技术的发展,学习技术,应用技术,但更要努力做一个用好技术提高教学并时刻以人为本的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以下附文章中的部分摘录便于后续学习查看: 【从某个角度讲,技术肯定会替代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让教师从学情分析的苦海中脱离出来。类似这些工作,技术显然会比教师做得更加出色。毕竟在传统条件下,面对班上几十名各具特色的学生,教师根本无法完成一对一的学情分析,他们只能依靠经验做出大致的推断。但对于技术来讲,一个人和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只要有合适的分析模型,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客观的判断。当人们试图用技术手段去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时,其本身就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育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每一次的师生对话都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教育充满了无限可能。不可否认,技术在某些环节上具有优势,可以对标准化流程进行优化,比如试题分析、学情监测、数据统计等。但在教育最核心的不确定性面前,教师所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技术。他可以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尤其对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来说,他完全可以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更好地处理问题,而技术则只能在现有模型框架下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尽管技术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去做很多工作,甚至在许多方面都比人类做得更好,但它却难以代替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是栽培作物,农业产品是有生命力的,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要适时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强制它的生长。[3]尽管“互联网+教育”带有明显的技术性,但其本质还是教育,每项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都不能脱离教育这个语境,否则就会陷入过度技术化的泥潭。所以,“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也是“农业”,而非“工业”,技术进入教育绝不是要塑造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流程,而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教育变得更有智慧。技术能够取代的只是旧行业中的机械劳动,把教师从教育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篇:第十五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十五周---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STEAMS的理念与实践思考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有幸去金尚中学参加教研活动,第一次去金尚中学,先是听了一节邹斌老师的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动感十足的电子杂志》,之后听了庄老师的讲座《STEAMS的理念与实践》,可以说很早就听过STEAMS这个词,准确地说是STEM,STEM代表科学(Scienc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第六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第一篇:第六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阮静第六周---科技中学教研学习心得体会---导…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