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8(五篇)
第一篇:学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8
国家治理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的历史跨越。中国历史巨变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取得这样的成就绝非偶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道是一条成功之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强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力量,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的领导是搞好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治理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我们党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共同目标而奋斗。我国自上而下的严密组织机构,对党和国家经济、社会等重大政策的贯彻执行,能够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雷厉风行地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的独特优势。我国的现有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广泛、更现实的权利,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使国家治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协商民主、聚焦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使国家治理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二、国家治理效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一种制度好不好,有没有优势或优越性,不是看它设计得如何完美,而是看它能否给所在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它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秩序、促进和谐方面发挥的作用如何。国家治理效能是反映制度优势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在诸多衡量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标准尺度中,人本、活力、公正、法治是其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可以从这四个维度着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
人本,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把关心人、为了人作为国家治理的目的。为什么治理,怎样治理,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宏观框架内,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等既有条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各类治理实践之中,把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理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制度机制设计和各项治理措施上加以全面落实。
活力,即增强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的直接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公正,即促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追求,也是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重要取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全社会追求的最大公约数之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衡量治理效能的重要指标。只有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社会公正制度体系具体化为国家治理实践中的措施和行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建共享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制度的优越性。
法治,即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的发展进步需要活力和持续的动力,又要保证它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法治为国家的正常运行和活力的释放提供正确的“轨道”和秩序,确保活而不乱、运转有序。依法治国要求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使人民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正义。
在国家治理的四大价值追求中,“人本”关乎国家发展的目标导向;
“活力”关乎国家发展的动力机制;
“公正”关乎国家发展的平衡和谐;
“法治”关乎国家发展的秩序规范。只有在国家治理中把这四大价值追求落到实处,才能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和释放出来的,需要通过完备有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挥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由之路。
完善治理体系。总体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有独特优势、适应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包括加强制度建设,补充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配套的具体制度;
推进制度创新,改革不合时宜和“边际效应减弱”的原有制度;
优化制度结构,加强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产生制度合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提高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治理能力不行,再好的制度也会因得不到有效落实而难以发挥作用。必须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更加有效运转,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充分地发挥。
理顺治理关系。要进一步理顺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着力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创新治理方式。必须加强实践探索,创新治理理念、制度、手段、方法,利用德治、法治等多种方式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治理水平。
三、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制度自信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制度自信。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同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要求相比,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现代化的艰巨任务相比,我们的制度还存在不足,还没有成熟定型,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发挥更大优势。
二是多元共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国家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以确保国家治理坚持正确方向、形成治理合力。只有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增强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集成效应,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如果说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现代治理文明的共性要求,那么,坚持党的领导则是我国国家治理文明的独特亮点。
三是民主协商与凝聚共识的关系。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协商民主的真谛,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民主协商是为了凝聚共识。广泛凝聚共识,才能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增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在发扬民主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势。
四是尊重权利与维护秩序的关系。社会大局稳定,是进行国家治理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顺利推进国家治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有公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和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全社会同心协力维护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使权利成为秩序之下的权利,使秩序以维护权利为目的。要把尊重权利与维护秩序纳入法治轨道,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五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法治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惩戒。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综上所述,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道。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
第二篇:学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坚定道路自信 夺取伟大胜利
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段话内涵丰富、高度凝练、鼓舞人心,其鲜明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根本立场、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方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就是要更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的历史伟业高度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三个坚持、一个全面、两个不断”,既是总结历史的深刻启示,又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深刻揭示了70年来我国取得“史诗般的进步”的根本原因,再次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启示我们:前进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胜利之路、团结之路和奋斗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胜利之路。沿着这条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然而,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实践探索过程充满艰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历史充分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团结之路。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致辞时指出:“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团结的力量来自人民有信仰,有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团结的力量来自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奋斗之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创造。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奋斗者的舞台。前进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新挑战,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以想见,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风险和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行政学院)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定位,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要突出抓好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等关键环节,巩固深化机构改革和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着力解决政治上、作风上、工作上的突出问题,力戒干部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化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教育学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开启壮美新征程
2019年10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饱含深情,不仅对过去进行了重要总结,更吹响了向复兴伟业进发的行军号,成功开启一段更加壮美的新征程,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性文献。
一、创造奇迹七十载
遥想70年前,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总书记指出,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解放后,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继续迈进。
70年来,中国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真可谓沧桑巨变、换了人间!比如经济上,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奇迹。2006年以来,如椽 巨笔整理,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引擎。政治上,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历史飞跃,创造了政治长期稳定的奇迹。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制度运转稳健,人民群众对党高度认同。70年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减贫奇迹。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此,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自豪。
有实力才能自豪、才有自信。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总书记所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这是何等的豪迈和自信!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最强音:不管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中国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坚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二、明确要求再出发
中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个重要时刻,明确前进道路上的要求,不仅必要而且及时。
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7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领导。新中国70年来之所以走得稳健,和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密切关联。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牢牢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个坚持”,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为继续前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依靠力量和明确方向。
二是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党一直在努力。在毛泽东艰辛探索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大家庭。此后,我们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政策,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依然坚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一定会迎来祖国的完全统一。
三是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就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此后,我们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进新时代,我们明确表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这些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的大战略大思路大情怀,必能为我们照亮前行之路。
四是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关键。人民军队为人民,天职是保家卫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防军队建设在新时代得到革命性重塑,战斗力显著增强。70周年阅兵就全面展示了党领导下的人民部队是威武之师,是捍卫国家利益的钢铁长城。要在坚持党指挥枪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三、团结奋进新时代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迎接美好明天,全体中华儿女必须团结起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努力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历史已经表明,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新征程上,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有国才有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目标不会自动实现,梦想等不来、喊不来。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必须牢记为民初心、担起历史使命,为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焕发亿万人民的坚定信心和奋斗激情。“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总书记对人民的尊崇和热爱,宣示的是人民政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政治优势。总书记强调,前进征程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昨天已经写在史册上。无论是废除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还是取消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无论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是构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千方百计消除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贫困人口,还是竭尽全力把近14亿人一个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殚精竭虑、深谋远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困难挑战面前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这些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作为核心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成效,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结果,也是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的检验。
今天,“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条“大路”说到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追求人民幸福和人类正义事业的道路,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今天正在创造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制度创造和制度架构,承载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荣使命,如椽巨笔公号整理,也确保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人民的创新创造正在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当惊世界殊”的伟业;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清单”不断被拉长和扩容,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保、文化、生态等需求,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目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中国一定行!中国一定能!而这个基石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重要法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奠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矢志未改的恒心信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底气勇气。
国家治理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的历史跨越。中国历史巨变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取得这样的成就绝非偶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道是一条成功之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强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力量,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的领导是搞好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治理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我们党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共同目标而奋斗。我国自上而下的严密组织机构,对党和国家经济、社会等重大政策的贯彻执行,能够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雷厉风行地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的独特优势。我国的现有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广泛、更现实的权利,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使国家治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协商民主、聚焦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使国家治理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二、国家治理效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一种制度好不好,有没有优势或优越性,不是看它设计得如何完美,而是看它能否给所在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它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秩序、促进和谐方面发挥的作用如何。国家治理效能是反映制度优势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在诸多衡量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标准尺度中,人本、活力、公正、法治是其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可以从这四个维度着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
人本,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把关心人、为了人作为国家治理的目的。为什么治理,怎样治理,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宏观框架内,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
学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8(五篇)
本文2025-01-08 04:20:23发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01738.html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青海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 9下试卷历史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docx